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李幼容:写在银杏叶上的祝福
来源:东北作家网 | 作者:李幼容  时间: 2017-03-15

  


 

    臧思佳诗集《爬上云朵采阳光》评论

  一片金亮的银杏叶悄然飘落在我的肩头,它告诉我:秋,来了!秋天闪着金色的光芒来了。

  北京的四季,金秋最美。而秋美之中银杏树的秋叶给人一种独有的美感。我端详着手中的银杏叶儿,它那小扇形的叶片,宛如一个金色的贝壳。恍惚间,我似乎听到金贝壳传来远处大海的心声……

  此刻,我的手机震动了一下,一条短信丑呢个大连的海边发来。

  是诗友臧思佳的短信。她在短信中说:“……新诗集正在完稿收尾阶段,正想着近日请您作为军旅诗歌前辈给进行指导点评,一并收录诗集出版,不知肯否赐教?……”又说:“初秋时节,北京的银杏叶子让我第一次感受到秋天的美……”

  我读了短信,沉思着该给她的新诗集写点什么呢?思佳已经出版了两部有个性特色的诗集,受到了我国著名诗歌贺敬之老师等众多名家的好评,又经过鲁迅文学院的深造,今年,她又要去南京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是一位在当代中国诗坛上冉冉升起的闪着个性光芒的“新星”。对于她的诗,我曾反复阅读,反复思考,可以说是一位真诚的读者。以读者的名义对作者该说些什么呢?

  结识思佳是一次机缘巧遇。在今年公安部文联在京举办的“创作座谈会”上,约我去谈歌词创作时,朋友们向我介绍了思佳是公安系统创作上的“小才女”。而后我读了她寄来的诗集,也感受到这个评价很切实。她正处在风华正茂的青春时期,是“八零后”作家群中的佼佼者。文如其人,诗如其心。她的作品彰显这个时代的风采和军旅诗人的豪情,融阳刚之美于阴柔的诗乐之中,是公安边防线上独有的一道诗意风采。而这个风景以前很少有人展现,所以有一种少见的新美之感。这是她作为公安边防部队现役军人,常年生活在风浪拍岸的海岛上,经受严寒与浓雾的洗礼,为祖国守望春天。她于平凡中感受崇高的爱,她在艰苦中发现独特的美。正如她从一片银杏叶中感悟秋天的美一样,是诗意的发现,是诗人的感觉。

  说到银杏树,我特别亲切,因为我的家乡——山东郸城,被誉为“银杏之乡”。每年家乡的亲人都会给我邮来一包新摘的白果。银杏树在家乡又称“爷孙树”,爷爷栽树子孙收果,这种被称为“活化石”的银杏树是夜间开花的,深秋果熟,脱去橘黄的外皮,更是珍贵的白果。白果又称长寿果,药食两用,但食有“三不”:一不可多吃,每天食八九颗为佳;二不可全吃,要除去内芽,因有微毒;三不可生吃,要烤熟吃。这些常识是我孩提时听老人常说的生活常识。到了北京,每每见到银杏树我都要驻足仰望良久。看那峭拔的身姿,看那在微风中摇动的扇叶,有时开夜车写作疲倦了,便漫步庭院,在银杏树下作深呼吸,可以嗅到银杏花淡淡的清芬,陶醉在月影之下而不愿离开……

  北京的银杏树很多,是街道绿化的宠儿,三里屯的银杏林,清华园的银杏园,钓鱼台的银杏大道……都是令人喜爱的景点。而大诗人郭沫若故居的那棵粗壮而茂盛的老银杏,被称作“妈妈树”。它寄托着诗人多少深沉的情爱,让游人仰慕不已……

  寻梦银杏树,使我产生了一个诗意的联想,在中国当代年轻的诗人的森林中,思佳不正像一棵青葱的银杏树吗?她身着绿军装,根植在公安边防第一线,她的诗如同那小扇形的银杏叶儿,在诗的莽林里闪亮着自己心灵的色彩,深夜笔耕时飘散着银杏花般的心香,而诗集的出版,则是她诗的收获季节中以诗的白果闪亮在读者面前。由此,我想到写诗是不是也有个“三不”呢?一不去重复自己,二不要重复别人,三不能背离生活。诗的根要永远牢牢地深扎在中国的乡土与民心之中,深扎在中国诗的优秀传统与现实的生活之中,勇于追寻个人的诗的大梦,精心创造属于自己独有的诗的精品,在创新中可揽八面之风,汲天下之源,集大成于已身,写出能让后人传诵的诗篇,抑或一首甚至一句……

  我以为中国当代诗人的重任与光荣应该和走向伟大复兴的祖国相适应,让祖国因为你的诗而自豪!伟大的中国梦在呼唤杰出的中国新诗人,让中国诗的森林中的银杏树,芬芳在世界诗园之中。

  这些一孔之见,就权作我写在银杏叶上的对思佳的祝福吧!

  秋,来了。诗的丰收还会遥远吗?

 

  (李幼容, 解放军总政歌舞团著名词作家,国家一级编剧,中国音乐文学学会理事,“五个一工程奖”得主,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