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张 炯:添补当代文学史新的空白
来源:本站 | 作者:张 炯  时间: 2016-08-25

 


 

    江冰教授及其团队所完成的《新媒体时代与80后文学——80后文学与网络的互动关系研究》一书,展现了我国当代文学研究中的前沿课题。这个课题于2008年被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历时五年完成,足见研究的艰难和研究者的扎实与认真。
    我与江冰同志相识已二十多年。他早年任教于南昌大学,并担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他主编过文学评论杂志《创作评谭》,后来又到南方编过报纸,之后又回到高校。现任广东财经大学文学院院长并主持该校“80后文学与新媒体文化研究中心”。广泛的工作阅历和开阔的生活视野,加上学术上的敏锐和锲而不舍的追求,为他领导自己的团队完成这部著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我国当代文学如今已成为庞大而复杂的历史现象。在当代作家中,“80后”作家(实际还涵盖“90后”)是最新的一代,也是十分活跃的一代。他们成长于改革开放后的新时代,共和国历史的艰难、曲折的开拓期已经过去,他们面对的是市场经济和经济的欣欣向荣,还有中西文化碰撞后的多元走向,他们还伴着互联网的普及而成长。正如本书所指出,“网络是他们名副其实的‘第二生存空间’”。这样的时代背景,造就了他们的新的文化向度、新的价值观念、新的文学追求。他们借助互联网取得广泛的生活信息和广阔的文化空间,并以互联网为自己文学创作与传播的新媒体,将自己的青春记忆转化为新鲜的文学题材,实现了文学语言与文学风格的创新,不仅赢得广大的青春读者群,也赢得市场的经济效益。
    毫无疑问,中国文坛的“80后”属于崭新的文学现象,也是我国文学研究和批评的有待深入开垦的处女地。江冰教授和他的团队以多种视角切入研究,如他在全书《导言》中所说,“在新媒体、新人类、新文学的理论框架中,在充分考虑多向互动关系的因素中,从媒体学、传播学、文化学、社会学、文艺学等多种理论视角,考察80后文学,并在聚集之后,阐述具体文学形态包含的多方意义以及延伸性的理论启示,并致力使本书成为第一部‘80后’文学史”。我非常赞赏全书著者的努力。全书以十九章的篇幅,分别对“80后”文学的历史轨迹、时代背景、青春记忆、代际权利与社会权力、文化气质与文化意义、传播学阐释、后现代风格、市场化趋向、亚文化特征、文体特征、类型化写作、网络互动的关系和其中的“偶像消费”和“话语制造”,以及“80后”写作的文学史意义等方方面面,都引证丰富的材料,做了相当深入的探讨和论述。对于我来说,这部著作确实不仅使我增添了许多新的知识,接触到许多新的观点,而且使我对“80后”文学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书中所称“80后”文学“终结了意识形态写作”,照我的理解,确切地说,恐怕是终结了“传统意识形态”或“主流意识形态”的写作,而开始了一种“新的意识形态”的写作。因为,不管怎么说,文学总体现为某种意识形态。
    总之,这是一本下过大功夫的学术著作,它确实相当程度上添补了当代文学史上的新的空白。我愿意向读者推荐这本书,我相信,对于需要了解当代我国文学发展状况的读者,这本书一定会给他带来有益的启示,即使他不一定会完全赞同著者对“80后”文学的认识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