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登沙河杯纪实报告文学优秀奖】她的名字叫
来源:东北作家网 | 作者:朱 敏  时间: 2016-09-09

 


 

    她的名字叫“妈妈”(节选)


    浙江安吉县递铺镇有个美丽的村子——荷花塘村。据说,原来村里就有两个植有很多荷花的池塘。荷花亭亭玉立,美丽高洁,质朴芬芳。正像我此次采访的对象——将一腔母爱倾洒在瘫痪儿子身上、默默照顾他20年的“美丽妈妈”——2013 “安吉骄傲”年度人物、82岁的李发英老人……
    (一)
    一排排整洁漂亮的别墅、整齐的行道树、干净的马路,将近年关,当我在荷花塘村妇女主任带领下,第一次走进荷花塘村时,我还以为走进了哪一片富人区。别墅里住的都是当年村里的拆迁户,荷花塘村也就依靠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好政策让家家户户分到了一套甚至多套别墅。李发英老人的家在一排别墅的东头。推开大门,映入眼帘的是院子里种的两垅气势盎然的菜:西边是绿油油的小青菜,东边是整齐的粗大蒜。院子里的洗衣槽上搭着一方小小的铁棚,铁棚里倒挂着一串年货,有鸡有鸭,浓浓的年味提醒我新年的即将到来。
    李发英老人快步向我走来,紧紧地握住了我的双手:“谢谢啊!”我将超市里买的一点小礼物放在桌上,细细打量着眼前这位老人:伛偻的腰,身上的衣服很干净,看不出生活的磨难与摧残。她的头发已完全花白,用钢丝夹仔细地夹住了,很整齐,脸上的皱纹阡陌纵横。让我难忘的是老人的眼睛,虽然浑浊,但眼神慈祥。这样的一位老人,若是在街上走,你会因为她的年龄而心生善意。她也许像你的邻居而让你感觉亲切,她也许像你倚门盼归的老奶奶而让你心底柔软。但她是一位不平常的老人,她以自己柔弱的肩膀,以自己的母爱为柱,为儿子坚强地顶起了一爿天。
    李发英老人的家里很干净,地上看不到一根草一片叶。老人和儿子住一楼,儿子住里间,老人住外间。老人的床紧靠墙壁,床上收拾得纹丝不乱。家用器物呆在自己该呆的地方,也不见一丝凌乱。我迈进门槛的时候,老人的儿子程春华双手转动着轮椅笑吟吟地迎接我。坐在轮椅上的程春华气色红润,笑语朗朗,身上穿着的一套蓝色厚棉睡衣看不出一点污渍。要是不看他的轮椅,你以为你是在与一个身体健康的人在交流。安吉是个移民的县域,地方语系颇多,李发英老人讲的高禹式普通话(属河南地方语系)我不是十分听得懂,程春华就为我翻译。趁着间隙,老人就为我泡茶、端零食盘子。
    “程大哥,你看上去气色很好啊!”喝着茶,嗑着南瓜子,我与程春华闲聊。“你看到的是我现在的样子,以前的我你可没见过。”程春华说。他拿出一张残疾证,是2010年做的。照片上,程春华形容憔悴,一双眼睛深深地陷进了眼眶,眼神充满了绝望。“那时只有90几斤,刚到南京做了手术,要不是我母亲照料,我早不在了。”程春华看了他母亲一眼。李发英老人端出一个铝盒子,里面是大大小小的镊子。“我现在能干护士的活,这个镊子我每天要用的。”程春华告诉我,瘫痪病人最怕的是长褥疮,他的两条失去知觉的腿不能长时间紧贴着,否则就会发红,然后就是起泡。镊子有个大用处,就是夹棉花消毒。将发红的地方擦上药水,如果起泡了,就将针消毒,将泡挑开,用棉花吸干,擦上药水。“这个病很麻烦的呢!”李发英对我说。她脱下儿子失去知觉的双足上的袜子,一双红肿的双足呈现在我面前,有几处有点发紫,脚趾几乎畸形。李发英一一指点给我看:“这个如果不照料好的话,会长水泡。”她摸摸儿子的双足,又给他换了一双更厚点的袜子,眼神里满是爱怜。她拿来一个塑料袋,袋子里有几个医用袋:“这是装小便用的”,她平静地说。“我现在是永远长不大的小孩子”, 程春华苦笑着对我说。他看了那个铝盒子一眼:“这个镊子我母亲每天要消毒的,每次煮15分钟以上。我妈妈就是我的特护,照料我的身体,每一两天就给我抠一次大便。”在这栋三层小别墅里,为了方便照顾儿子,李发英母子住在一层,让二、三层都空着。“没想过租给别人住吗?”为了让话题轻松些,我对程春华谈起了他住着的漂亮的房子。“想是想到过出租的,但主要是母亲怕吵着我,一直没租。”看着眼前这对举止默契的母子,我想到了一个词:相依为命。
    (二)
    若不是20年前的一场灾难,程春华也许像他村里的同龄人那样,过着幸福的生活。拆迁带来的利益让他不必为买房子或造房子煞费苦心。他是个泥瓦匠,薄技在身,不愁挣不到小钱。或许,也可能像他的一些当年的“泥瓦匠”朋友一样,承包些小工程,慢慢做大,然后进入自己的梦想生活。与孩子、妻子、兄弟姐妹、老娘一起,温馨地过平常的日子。在节日里,则隆重而热闹地过,而不必像今天一样。今天,是腊月二十八了,他与母亲要到大哥家去吃年夜饭。明天,则去二哥家。自己家,注定是冷清的。而李发英老人,若不是儿子20年前的那场灾难,她就是村里最幸福的老太太:晒晒太阳,与村里的老姐妹聊聊家常。饭点的时候,想到哪个儿子家吃就到哪个儿子家吃。李发英一共生育了10个子女,最后留下的有四子二女,程春华是她最小的儿子。就是那场灾难,让这位已经82岁的老人想起来就痛心,让她在本该颐养天年的时光,仍旧为儿子日夜操劳、牵肠挂肚。
一场灾难,改变了一个本该幸福的家庭的命运。
    1995年4月11日,程春华像往常一样在工地上干活,谁知脚底一滑,他直直地从4米多高的脚手架上摔了下去。程春华一下子失去了知觉,被送往医院治疗。听到儿子出事的消息后,李发英一下子懵了。她一路哭着跑向医院,看到那个平时健壮如牛的儿子如今像木头似地无助地躺在床上,李发英一下子大发悲声:这是她的儿子,是她的心头肉掌上宝啊。儿子变成这样了,他的家怎么办啊?他还有一个结婚不久的妻子,有一个只有三个月大的嗷嗷待哺的儿子啊。收干眼泪,李发英对自己说,眼下最要紧的是筹钱救儿子的命。医生说了,最起码要好几万块钱呢。他们夫妇俩为人淳朴善良,没想过要向程春发的老板讨公道赔偿,想儿子是自己掉下的,不是别人推的,自己的事情自己扛。幸亏李发英老人亲戚多,她一家一家地上门去借儿子的活命钱。那时候大家都穷,李发英夫妇俩也一直给别人打短工,吃穿用度,人情往来,一年存不下几个钱。况且,刚刚为小儿子程春发造了两间小房子,娶了媳妇成了家,孙子没几个月,处处都是要钱的地方,到哪找钱去?一家一家亲戚凑,也凑不够儿子的治病钱,李发英无助地双泪长流。有人给她出主意,让她向每一个借钱的人下跪。人人都有同情心,别人看她可怜,说不定就会多借点。但李发英说,跪是不跪的,有借有还,她要好好地替儿子还上这笔钱。李发英是个倔强的老人,她以自己的倔强,扛起了摇摇欲坠的儿子的家。
    在医院里呆了三个月,花去了四五万元的医药费后,程春华出院了。只是,他从此再也没能站起来。
    瘫痪的病人最怕长褥疮,刚开始,一个晚上得翻好多次身。考虑到儿媳要有三个月的孩子要照顾,李发英将照顾儿子的重任全部揽下了。儿是娘的心头肉,自己的儿子自己来担当。白天,李发英为儿子按摩活血,晚上,她将一张椅子搬到了儿子房间,每隔一两个小时,就帮儿子翻一次身。最初的三年,李发英晚上在帮儿子翻身后,累了,困了,就在椅子上蜷一会。整整三年,她的身子没沾过自己的床。为了让家人日子好过点,老伴一直在外为别人看管树林、果园,照顾儿子的事,老伴也基本搭不上手。李发英个子矮、人瘦弱,儿子虽然瘫痪,但份量依然在。为了更好地帮他翻身,李发英想了个办法,她装了两个大大的米袋子,一个垫后背助力,一个放前面使力。两个米袋子,曾经成为李发英老人最好的帮手。
    (三)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到来各自飞。”对这句俗谚,程春华体会最深。刚刚瘫痪那阵,程春华的妻子也是体贴温存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妻子越来越不耐烦了。她常常借故打碗摔碟子,对着孩子发莫名的火。甚至,丢下几个月的孩子只身跑出去玩,将嗷嗷待哺的儿子扔给婆婆。程春华母子明白,她有自己的心事和打算了。终于,当孩子九个月断奶了之后,妻子向程春发摊牌了。程春发没怨恨她,李发英更没怨恨她。她还年轻,只有24岁,她有大把的岁月可以自由自在地享受,怎么会甘心让自己一直陪伴一个始终无法站起来的瘫痪病人?情尽了,缘也就散了。而李发英不同,她是他的母亲,儿子与他骨肉相连,儿子的一切就是她的一切,她怎么忍心丢下他过自己的日子?于是,她更加尽心地照顾他,比当年照顾刚刚出生的他更加细心。
    她开始背着九个月大的孙子做饭、洗衣服、操持家务,下田下地干活。她没有文化,有的,只是透支自己健康的体力。为了增加收入,她将别人抛荒的几分田要过来自己耕种。那是怎样的一块田啊,下了三天雨,田就变泽国。开了两天好太阳,田就干得裂开了缝。但她不管,变泽国了开渠放水,开裂了引水来灌。她要一点一点地在土里刨食,刨出一家人的温饱。她是天,罩着轮椅上的儿子和摇篮里的孙子。加上家里的几分田,李发英在全家一亩多的田里洒下了无数的汗水和艰辛。她将孙子放在田塍上,自己在旁边拔草施肥。干一阵子,就瞅几眼孙子。那时李发英62岁,她觉得自己还不老,不能老。自己老了,孙子怎么办?儿子又怎么办?
    儿子,是她要一直操心下去的。她将孙子绑在背上,做好了饭菜,让儿子吃。儿子吃了一口,有时甚至吃也不吃,就说自己没胃口。她没吭声,用手背擦擦眼睛,将碗筷收拾了,只说了一句,等有胃口时再重新做吧!她知道儿子苦。儿子的苦无处发泄,只能朝她这个当娘的发,难道她当娘的就不能体谅了?儿子撒过了气,看看李发英默默的样子,又开始自责。苦日子,也便这样一天天地过下来。
    当然,有些苦难,李发英是怎么也不能忘记的。有一次,程春发臀部长了褥疮。这次的褥疮格外地凶猛,垫被全是血水,虽然经常换,还是烂成了一个个的破洞。李芳瑛推着儿子上村里的诊所,诊所医生说,都这个样了还医什么呀?难道儿子就这样离开我了?李发英与儿子进了县里的医院,也被医生退了回来。李发英不甘心,自己动手学着当医生:用草药洗,一寸寸地护理。也许是程春华命大,他竟然挺了过来。
    2010年,受好心人的照顾介绍,程春发进了南京的一家医院接受手术治疗。李发英这个“特护”也跟了去进行料理。程春华进行了三次手术,李发英七天七夜没合上眼。她坐在儿子的床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瓶里的药水一点点地滴进儿子的身体里,就像看着希望在一点点地增大。当瓶里的药水快滴完的时候,就赶紧叫医生。儿子手术成功了,李发英也瘦了一圈。
    李发英的手,粗硬,指关节严重变形。程春华说,这都是多年来给他洗屎裤子、尿裤子造成的。程春华说,妈妈这么多年来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这个家,生活的重担压弯了妈妈的腰,满脸皱纹和满头白发已经证明 一切。对于母亲的恩情,他说,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只能说母爱最伟大。
 


作者简介:朱 敏,女,1973年8月生。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吉县作协副秘书长。原籍浙江象山,2009年11月迁居安吉。当过教师、记者,爱读、爱写、爱思考。16岁开始发表文字,在《浙江作家》、《文学港》、《爱人》、《乌苏里江》、《中国经济时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浙江日报》、《联谊报》等各级报刊发表诗歌、散文近千篇,获奖多次。出版有散文集《行走的风景》、《人间有味是清欢》、《蛋糕上的樱桃》、《流年里的影子》及诗集《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