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登沙河杯散文优秀奖】还债之乐
来源:东北作家网 | 作者:  时间: 2016-09-18

   


 

    还债之乐


    一个人活得快乐与否,不在于金钱和财富的多少,而在于是否有健康的身心。那些锱铢必较的人,是狭窄的心胸让他们自己整天患得患失;那些非法敛财的人,是难填的欲壑使他们自己惶惶不可终日。他们的快乐樊笼被关闭,都是他们自己亲手制造的。其实,快乐伴随着我们的人生,像无私的给予是快乐,从挫折中吸取教训是快乐,宽容待人是快乐……人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找到快乐,即使身处逆境的人,也不例外。我就是在家庭遭受不幸时,从为妻子还债中找到了快乐。当然,对于“还债之乐”,可能有人会认为是无稽之谈,而我的快乐感受是实实在在的。

    二十年前,妻子背着我为她的“好姐姐”借款50多万余元。后来,妻子因病去世了,她的“好姐姐”以“人死债烂”为由,一分不还。几十个债主纷纷上门讨债,个个脸色阴森冷峻,十分难看。常言道,钱财割人心肝肉,他们的担忧与恐慌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当时,我的思想斗争非常激烈,“还”与“不还”在我脑子里交替出现,后者还略占上风。然而,我转念一想,又觉得不行。人生最大的债务不是金钱,而是人情。那几十个债主,都是我的亲戚、朋友或同事,倘若不还,就等于永远都欠他们的,将来我怎么面对这些人?再说,如水的金钱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何必为了它而让那么多人受伤害而难过呢?经过几天的苦苦思索之后,我毅然决然地为驾鹤西去的妻子承担下了全部的债务。二十年前的50多万,对于一个竭尽全力为妻子治病,业已家徒四壁的教书匠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想还清这笔钱,谈何容易,何乐之有?

    予人快乐,自己快乐。我和债主们订立了一个长期还款的协议,我每个月拿出薪水的一大半,按计划分期分批地返还债主。因为他们原以为打水瓢的债务有了承担人,就没有人提出异议,个个脸上的“晴雨表”都由阴转晴,露出了一丝微笑。种豆得豆,种瓜得瓜,虽然陪伴我的是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但给他们带来的是希望与快乐,我收获的当然也是快乐。

    诚信是金,是做人最宝贵的品德。十几年来,我都如约把钱打到他们的银行卡上,从没失信过。视名誉比金子还要可贵的我,每当听到债主们在背地里所说的赞语,心里就会产生愉悦之感。水滴石穿,还了一笔,债务就会少一点,我的心也会轻松一点,想必收到还款的人也会高兴一点。因此,每次还款,我的心情都是愉快的。后来,随着工资的增长,我每年的还款金额也逐年增加,心情一年更比一年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在退休前夕(2007年),被一所私立中学请去当校长,四年之后全部还清了债务。试想,倘若我是个“赖账不还”的人,哪个老板敢请我去当校长呢?说白了,好人有好报,是“诚信”成就了我。

    体贴入微的话语能暖人心。如今,每逢我在公共场合遇到一些债主,他们都会很热情地迎过来,嘘寒问暖,说得我心里喜盈盈、乐洋洋的,如同路边盛开的鲜花,有说不出的快乐。近几年,“诚信”又把我推上了“福建好人榜”;2014年获“感动福建”的提名奖;2015年被评为“福建道德模范”。这一件件,一桩桩,无不给我带来快乐。

    事情的好坏,就在于人的一念之差。我时常暗暗地为自己当时的抉择而感到庆幸。否则,就会像那些非法敛财而又不讲信誉的人那样东躲西藏,过着浑浑噩噩的生活。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老赖们的下一代也像他们那样,还会有快乐吗?

    生活告诉我:“给”永远比“拿”快乐。不管什么人,只要肯付出,都是可以找到快乐的。

       

作者简介:张 荣,退休教师,近几年以写回忆录来打发时间。《沧桑老人话童年》60篇,以及其它散文、小说等若干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