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2日 星期日
【登沙河杯散文】李树余:感 悟
来源:东北作家网 | 作者:李树余  时间: 2016-05-26

    感悟


    人生如歌,岁月如河。不知不觉岁月的拖轮把我带到了中年。这个年龄在单位叫承上启下。在家庭是上有老下有小。经历了太多,磨砺了太多,性格变的沉稳而不再张扬。很少有事情能让我激动。但性格依然直率坦诚。常言道:人生易改禀性难移。拥有一份平凡的工作,做一个和别人一样平凡的父母,这就是我。但我依然为我的平凡而快乐,为我的平凡而自豪。我庆幸我有一份平凡的生活。

    我生在一个小山村,那里有我的父老乡亲。1989年我初中毕业,煤矿占用了我们村的土地,我和我的伙伴们都将成为一名矿工。也就在这个时刻,供销社也来招工,只要一个名额。谁都愿意去供销社,不愿去当矿工。只能考试,而只有我是初中毕业,别人都没毕业。可想而知,我被录取了。在伙伴羡慕的眼神中我成为一名光荣的供销社的职工。在接下来几年的工作中,我真正体会了知识的贫乏,于是我拼命的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每天晚上学到10点。也是这个时候,我开始学习音乐声乐。说起音乐,我在初中就发现我酷爱音乐声乐。农村的学校没有一个正规音乐学校毕业的老师,就更别说音乐声乐老师了。每天,我饭可以不吃,觉可以不睡,但是每天守在收音机旁学唱每周一歌是必须的。我开始是在我们县城找了一位老师学习,老师说我很有天赋,,经过一年的学习,老师告诉我他把所有的东西都交给了我,让我到市里再去找老师深造,1991我就到市群艺馆找了一位声乐老师继续学习声乐。我每个星期天都请假到市里学习,当时每节课是15元,在加上来回路费而我的工资当时是120元。还有每个月的伙食费。我的经济倍感压力。但我依然省吃俭用咬牙坚持着。也是在这个时候我才知道原来唱歌是可以考学的。在我上班的第四年1992年,在父母坚决的反对声中,我还是毅然决然的辞掉了工作.,来到省会石家庄跟随当时河北师大音乐系主任教授兰守德学习声乐。兰老师是一个德高望重的老教授,他传授给我的东西让我一生受用。就这样,我在石家庄又学了一年,1993年我的声乐专业在河北师大和河北艺校都已通过,但是考虑到考大学得是高中文化而我只有初中水平。最终选择了河北省艺术学校。1993年秋我成了一名河北艺校音乐声乐专业的一名正式学生。在校期间我不仅学习我的专业和文化课程,我还继续参加了成人中文专业的自学考试。为了学习我还在学校外边租了一个房子。每天学到深夜。并于1997年获得了河北省艺术学校音乐声乐专业和自考中文专业毕业文凭。

    毕业后,我绝大多数同学都被分配到河北省歌舞剧院、省群艺馆、省心连心艺术团、而我属于张家口承德地区人员,必须回到本地区。当时就那么规定。我怀揣着梦想和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高昂的斗志,决定在基层大干一场,大显身手。尽管我的同学留在了石家庄我回到了家乡,心里有些嫉妒有些酸溜溜的感觉。一想到石家庄成年都见不到几次太阳,夏天又太热。而我们的承德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我的心也就释然了。我被分到了承德县文化馆工作。我的第一任馆长姓李,他对我倒是爱护有加,说我是我们文化馆30年来唯一一个被分来的毕业生。让我好好干,将来委以重任。1998年我还是单身,他家一有好饭比如炖肉,炖排骨什么的都叫我去。我感激涕零。感到了家的温暖。我也正真做到第一个上班,最后一个下班每天抢着搞楼道卫生,帮同事们做这做那。上班时间练专业一丝不苟。经过三年的锻炼,为了更好的学习和深造,我参加了2000年河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考试,成人本科高考。并顺利地考取了河北师范大学成人高考音乐学专业脱产班。经单位同意我带薪去河北师范大学学习,馆长也同意我一毕业回来就让我挑重担。当时是洒泪分别。2001年我背起行囊又回到了石家庄。

    2004年我毕业回到我们承德县文化馆,正想要一展宏图的时候,天完全的变了。老馆长和两位同事提前离岗。因为县里有政策工作满30年50岁的人连长三级工资,本着自愿的原则可以提前离岗。这时候迎来了我的第二任馆长。新上任的馆长姓朴,男,是一个退伍兵。50来岁。人长得很黑。因为他很色。朴又通嫖,所以我们都叫他嫖馆长。我刚回到文化馆他就给我一个下马威,不让我在单位住,当时我和我对象是两地生活,所以就一直寄居在办公室。他下班的时候就把我办公室的电掐掉。为此我还和他大吵了一次。工作上就更别说了,因为我是学声乐的,音质还算不错。但是音域不高。就因为这个原因他把我给冰冻了。我想写点东西,他根本就不会给我。在他眼里他就是第一。2004年那个时候文化馆还没有电脑,不像现在打开电脑征文的地方很多。想写就写。我想主持节目,当时我也年轻30来岁。学历最高。1.78米的个头。是文化馆最年轻的一个。刚好文化馆缺少一个男主持人。因为我是学艺术的又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无数次的争论之后甚至我找到局长之后,终于让我主持了一场晚会,尽管没有跳出一点毛病,第二场还是不用我。更有甚者,外单位的一个人找到他希望主持节目,从此以后每场演出都用对方。我掉进了无底深渊,找不到方向,我成了文化馆多余的人。学不能所用。不知是我的悲哀还是社会的悲哀。我也曾找一把局长诉说,但他充其量不过是和稀泥。话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个人,他就是我们的主管副局长。他姓牛。女,45岁。他确实牛。什么事都是侃侃而谈。拿现在的话讲是女中的汉子。白酒能喝一斤。啥事没有。而他是体育专业毕业的,分管我们的文化馆。我结婚的时候就是他做为我单位领导发言。当时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啊,感觉他确实有能力啊。第一任馆长在位的时候,我感觉他人也不错。还一直鼓励我。可是到了朴馆长的时候,我和他一反应情况一沟通就明显地感觉到他是偏袒朴馆长的,于是乎,我再也不和他反应任何事了。从此,不再对任何领导说起文化馆的事情。让我对她的印象彻底改变的是一件事。忘了是什么原因反正牛局长和我们文化馆所有的人聚在一起吃饭。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大伙说的正高兴,只见牛局长脸一沉说道:我和你们朴馆长就是亲姐们亲哥们。(搂着朴馆长的肩膀继续)反对他就是反对我,反对他就是反对我!并反复拍打着饭桌,反复重复着这句话。一声比一声响。啤酒瓶不堪重负滚落在地上,拍的一声摔得粉碎。大伙一言不发。酒桌上的欢乐氛围戛然而止。还是朴馆长劝道:妹子,咱不说这事。不说这事。牛局长大声地嚷嚷着,我就要说!谁敢和他作对--------我-----。突然他把眼光落到我身上,我身子一颤,心想:完了。他对我说道:来,我和你喝个酒,你不学历最高吗?我忙拿起啤酒杯陪笑道:好的,谢谢领导。不行,你必须喝白酒!牛局长说到。我哪敢和牛局长喝酒啊。他是一口一杯白酒啊。我要喝下去就醉了。我忙说:牛局长白酒您随意喝,我喝两杯啤酒行吗?牛局长忽的站起来,食指指向门口歇斯底里的喊道:不喝,滚!!我把酒杯扔在桌子上,愤懑的走出门去。

    牛局长和朴馆长还真是好搭档。配合默契。朴馆长任何业务上的事情都拒绝让我去做,而牛局长一给我们开会就是恨铁不成钢挂在嘴边。我知道她是说我。那两年我的精神都不太好,常常夜里惊醒。觉得做人没意义没价值啊,活着都没劲啊。空追求了这么多年,学习了这么多年。但退一步想:我一个大老爷们,别人只是我人生长河中的一个点、一粒土、一缕风我还能被他们左右了。我该干啥干啥。就利用这段时间看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还每天坚持练习专业。并做起了业余婚庆主持,感觉挺好,找到了自我存在的价值。啊Q精神也在我心里油然而生。退一步海阔天空。我常以这句话自慰。但每每看到大街上的横标和收音机电视里播出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宣传我心里说不出是啥感觉,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样。我这个30年来唯一一个分配进来的专业人员。混成这样。年末,牛局长又给我们开会,说他和朴馆长全年给我们文化馆引资10万,2005年的10万对于一个靠财政养活的文化馆是一个天文数字。我们只有10个人,全年连一分钱的办公用品也没发,,那一年连一把墩布都没买。我记得很清楚。10万块钱都到哪去了呢?所谓的10万就是我们文化馆给卫生局疾控中心搞得艾滋病专场宣传演出。2006年朴馆长就不用我们单位的会计了。有演出补贴就从自己兜里直接往外掏。补多少也是他一句话。2007年就陆续有人向上级反应牛局长和朴馆长的贪污行为。被查实的有二人用文化馆的钱给局里的某些人报销饭费。送礼。牛局长和朴馆长两人2008年被退居二线。

    2009年是我崭新的一年的开始,新的馆长走马上任,他是我们原来文化馆的会计。我也逐渐被解冻启用。特别是近两年。县内绝大部分文体活动的主持、馆内的创作(包括主持词、小品、快板、音乐剧、小品、歌曲、歌词、散文诗等等)辅导、指挥、演唱、诗朗诵、等等,我都一马当先。我还不断的挖掘者我身上的潜能。为我们美丽中国,美丽的承德县的文化发展做出着一名文化工作者应有的微博的贡献。对了,牛局长和朴馆长先后得了癌症和脑血栓。不管怎样事情已经过去了,我还是衷心祝福他们早日康复。到现在,我依然是文化馆普通的一名业务辅导干部,我享受着属于我自己的那份独有的寂寞,在文学和艺术的天地里继续摸索着前行。

    又是一个冬季,天气预报说:明天降温五度有大风。早晨,我走出单元门,一缕冷风迎面吹来,我不禁打了一个寒噤。拐过楼角,灿烂的阳光照在身上感觉暖和了许多。迎着冬日的暖阳我大步向单位走去------------。

 

 

作者简介:李树余,43岁,男,1974年生,毕业于河北省艺术学校,在承德县文化馆工作,从事主持、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