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7日 星期五
【登沙河杯散文】王宝文:毛泽东史鉴山海关
来源:东北作家网 | 作者:王宝文  时间: 2016-05-10

    毛泽东史鉴山海关
 
 
    山海关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几百余年来这里曾发生过许多历史重大事件,也有无数英雄志士沿着蜿蜒曲折的长城去寻求向往的梦,更有一代伟人毛泽东来到山海关,完成一次凭鉴历史、用心审视自己的伟大壮举。
    历史的镜头聚焦在1954年4月21日上午,一列专用客车停在山海关车站的侧线上,时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在繁忙的党务、国务工作之余,乘坐专列来到山海关视察。在当地政府领导及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毛泽东兴致勃勃地登上了“天下第一关”城楼,尽情观赏这座天下第一雄关和枕山襟海的山海关长城。
    毛泽东虽为国家领袖,可他是一位很有亲和力的人,他与大家谈笑风生,人们与他在一起不存有一丝的拘束感。他仰望着“天下第一关”的匾额,说道:“这是明代大书法家山海关人士肖显的手迹吧!正因有了这几个字,使得山海关名扬天下呀!”
    山海关区长惊讶地望着主席,问:“主席,您对山海关很了解啊!”
    “我是知道一些的,明代嘉靖时的兵部尚书詹荣也是这里的人呦。更何况很多的历史重大事件都发生在这里呀!”在场的人们听了很感动,不成想在日理万机地忙碌国家大事的毛泽东主席,对区区的山海关还这么了解,无限的敬仰,并鼓掌致意。
    毛泽东在城楼上,举目远眺。重峦叠嶂,绵延不绝,在崇山峻岭之中,长城如一条威风的莽龙,游动起伏而来,又蜿蜒伸展开去。他指着一个墙垛问:“那是烽火台吧!”
“是的。那是冷战时期用来传递信息和屯兵用的。”身边的人回答。
    “噢!那你们知道周幽王和褒姒吗?”人们不知主席提问之意,相互对视着一时不知怎么回答。毛泽东则微笑着讲起了《东周列国志》中的故事:周幽王时,幽王十分宠爱褒姒,周幽王为讨不爱笑的褒姒的欢心,就一边和褒姒饮酒,一边命将士将烽火台上的烽火点燃,众诸侯见烽火台上的烽火燃起,就率将士迅速赶到烽火台前,赶来的诸侯见没有入侵的敌寇,褒姒见状大笑。后逢战事起,周幽王又将烽火点燃,众诸侯不信,久未到来,周幽王被杀骊山下,从此西周灭亡了。这就有了“烽火戏诸侯,一笑失江山”的典故。
    毛泽东讲完这个典故后,环视着大家说:“这可都是历史上的教训呐!这个典故虽说的是幽王姬宫涅骄奢淫逸之事,但从现实意义上讲,对于我们共产党人也是一个启示,不论是谁,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认真地去对待,要实事求是,更要讲诚信,要忠诚于党诚信于人民,绝不能为达到什么目的,用各种手段去戏弄谁,更不能戏弄人民。”人们听后不住地点头,对毛泽东以这样的典故和富有哲理的述说寓教于人,向自己的领袖投来更加敬佩的目光。
    大家请毛泽东上箭楼看看,他欣然地说:“好啊,欲穷千里目嘛!”
    当看到城外不远处有一个方正的土城,便高兴地说:“如果我没说错的话,
    那是威远城,就是吴三桂投降清军的地方吧!”在“天下第一关”正东二里路的地方有一座小城,名叫威远城。相传这城是山海关总兵吴三桂修筑的,是山海关长城整体防御体系的组成部分,为关城的防御前哨城。于是毛泽东借古论今,讲起了李自成和吴三桂的故事: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农民起义军在闯王李自成的率领下,一举攻陷北京城,推翻了明王朝,建立了“大顺”政权。可李自成却无治理天下之能,入城所做的第一件事是追赃助饷,剥夺高官显宦们的家财,对已有降归“大顺”之意的关宁总兵吴三桂家人也无放过,昔日巨富的吴府被搜刮得空空荡荡,就连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也被掠为李自成驾下“权将军”刘宗敏的人了。
    原本降归大顺在前往进京路上的吴三桂,听到从京城跑出来的家奴禀报后,他当即调转马头,率三万铁骑大军像一头发怒的雄狮直扑山海关。守城的农民军还不知是怎么回事,已被袭杀殆尽,竟然全军覆没。
    李自成对于进京后所发生的这些事件不仅没有去整治,更没有去商谋治理天下巩固政权大计。他坐上金銮殿的龙椅,每天沉醉酒色之中,在尽享几天的宫廷之乐后,猛地想到还有一疆陲之患尚未收复。于农历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亲率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兵临山海关城下,在城外的石河滩上展开了攻城态势。他骑跨着高头骏马,伫立在首山山坡上,昂首极目云天,望着被众兵团团围困的山海关城,他想:这个“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已为自己的盘中餐了,只待明日发兵,一举攻克这一关隘,一个崭新的“大顺帝国”将崛起于世界的东方。可他未曾想镇守关城的明朝总兵吴三桂却“冲冠一怒为红颜”,已在山海关外的威远城内俯首跪拜向清摄政王多尔衮称臣,并打开山海关城门,使清军不费吹灰之力越过阻碍入关的长城屏障,引导着清军冲出山海关城,从石河的正面及侧翼与农民军展开了激烈的大战。农民军对清军的进攻猝不及防,伤亡惨重,造成全线大溃退。从此一蹶不振,相继退出北京和西安,大顺军残部被追逼的无有藏身之处,后来李自成也被困死在湖北九宫山。清军则由山海关长驱直入,征服了中原,建立了统一的满清王朝。山海关石河大战正是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由胜到败的转折点,也是清朝地主阶级入关统治全中国的关键之战。
    毛泽东讲到这里微笑着对当地政府领导及陪同人员说:“山海关人杰地灵,确实是个好地方啊!历朝代对这里都很看重,甲申山海关石河大战在中国历史上影响很大,与大明、大顺、大清三个王朝的兴废更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李自成进京严惩军纪,潜心商权治国大计,吴三桂降了大顺,山海关城门未被打开,那么整个中国的历史和他的命运肯定会重新撰写。李自成农民军在北京的过激措施,是吴三桂投降满清的催化剂,而他留下的却是‘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千古骂名。”善于从中国历史吸取经验教训的毛泽东,一直对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这段历史非常重视。
    1944年正值中国农历的甲申年,在重庆从事文学和社会活动的郭沫若写就一篇史论结合的文章《甲申三百年祭》,文章客观地分析了300年前的甲申年,也就是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两个王朝相继灭亡,一个是明王朝,另一个则是李自成领导的大顺王朝,明王朝的覆灭,可以说是历史的必然,但是由李自成领导的农民政权,则是在取得全面胜利的情况下,刚刚建立即宣告败亡。这一段让人惊心动魄的历史,对每一个政党和从事政治斗争的人,都是不能不重视的前车之鉴。
    当毛泽东读到这篇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的文章后,很是兴奋并给予高度评价。在延安给高级干部作《学习和时局》报告时,特别提到这篇文章说:“我党历史上曾经有几次表现了骄傲,都是吃了亏的。读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人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同时中央决定将《甲申三百年祭》一文,作为全党整风文件学习,并要求全党全军“……不论遇到何种有利形势和实际胜利,必须永远保持清醒与学习态度,万万不可冲昏头脑,忘其所以,重蹈李自成的覆辙。”
    正是基于对李自成农民起义失败的总结,毛泽东在全国胜利前夕,提出著名的两个务必:“务必使我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我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在离开西柏坡向北京进发时,又郑重地说:“我们是进京赶考,绝不当李自成。李自成进京后就变了,而我们一定要考个好成绩。”
    今天的毛泽东在“天下第一关”箭楼上,又问身边的人们:“你们是否知道啊!310年前的甲申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就兵败了这里呀!我们已进京赶了考,考的成绩是好还是赖,我们不仅自己要好好看看,也要让人民去评说。”
    人们猛然地意识到毛泽东主席在这一天来到山海关,不是他随意的举动,是有着深刻的蕴意,这是他以史为镜对自己为核心的战斗集体所领导的共产党人,在建立新政权五年来执政为民的实地考察。
    毛泽东俯视着山海关全城,又详细地向当地政府领导询问了工人的工资收入和生活得怎样,并叮嘱地说:“山海关人民的生活还苦啊,要发展生产,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随后,毛泽东又到老龙头观赏万里长城入海处的壮丽景色,凭吊了入海长城和澄海楼等遗址。
    “老龙头”是万里长城的海上起点,像龙头俯在海中吸水。可战争毁坏了观海楼亭,城墙已坍塌,只剩下一个土坡。在杂草丛中有一门旧铁炮,那是八国联军侵占山海关之后留下的,毛泽东用手抚摸着大炮沉思了很久。据说,老龙头原先确实威武壮观。苍黑的头颅凛然从大海仰起,劈开了海面,迎着扑来的潮头,威势赫然,令人惊叹。龙头上建有宏伟的楼阁,名曰澄海楼。而这一切都毁于1900年那个奇耻大辱的日子。八国联军的强盗们从海上重兵压境,在一炮未放的情况下,镇守山海关的清军不与抵抗仓皇退兵。八国强盗登岸后,一夜之间炸毁了澄海楼,炮轰了老龙头,肆意破坏附近的村庄和庙宇,等山海关父老兄弟闻声赶到,只剩下这海里的一堆基石了。国家受辱,家园受侵,激怒了山海关人,勇敢的人们手持长矛、大刀、锹镐、镰锄奋勇抗击,阻止洋鬼子的进攻。老龙头无力地躺在贫穷的国土上,华夏的大好河山惨遭蹂躏,极为凄惨。
    毛泽东举目望着长城内外的丘岭上的松柏树在斜阳下静止,仿佛看到了勇敢抗击八国列强的山海关人,“隆隆”的海浪涛声又掀起当年兵刃相见时的呐喊,这当然是历史的回声还在天上盘旋。回顾民族历史的悲剧,在腐败黑暗的制度、简单落后的生产力的外在形式中,又蕴含着多少保守的民族惰力呀!
    毛泽东转过身来对陪同人员语重心长地说:“我们要以史为鉴,政府腐败、官僚生活腐化奢靡,就不符民心,政权就不保;国家落后就要挨打受欺辱,在世界上就无立足说话之地。现在,中国人民不再受外国的欺侮了,尽管我们建立新中国不到五年的时间,虽在各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我们的国家还很穷,要关心百姓群众生活,要抓好生产建设,同志们还需努力啊!”
    在历时3年的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中国已由战争年代进入和平建设年代。毛泽东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上,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他仍就告诫人们:“……不要骄傲,一百年也不要骄傲。”
    他在思考着我们是一个有六亿人口的大国,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化、机械化,要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究竟需要多少时间?需要怎样的努力啊!
    当然毛泽东也看到了国家在发展,人民的生活在改善,心情无疑是舒畅的,是愉快的,他沿着海滩信步前行,更加坚信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下,人们理想中的新中国,一定会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这一年7月,毛泽东来到北戴河海滨避暑。在北戴河海边瞭望着瑰丽辽阔的大海,他抚今追昔,创作出了缅怀魏武帝曹操的功业,感慨新旧中国的巨大变化的恢弘气势的著名词作《浪淘沙·北戴河》:“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毛泽东在视察山海关时,就已意识到自己来到了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神岳碣石之地,他的那句“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无疑也饱含着对古城山海关岁月沧桑的无限感慨。
    勤劳勇敢的山海关人没有忘记领袖的话,他们不只满足于那样平俗的生活,要从贫穷走向富庶,不断的努力拼搏,不再将自己封闭这古老的城池内,打开了城门,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发展战略,以大型的国有企业为龙头,不断地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用辛勤的汗水在长江、黄河上筑起一座座颇为壮观的大桥……又将一艘艘巨轮送下水中,满载着山海关人的情谊驶向五洲四海……
    时至改革开放时代大潮蓬勃涌起,又有鹏泰面业、金海粮油、正大集团、哈尔滨热电动力等大中型企业落足于关城,经济开发区又以特有的魅力吸引着国内外商家、企业施展着大的手笔……
    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竞争力,近年山海关大规模地进行“山海关古城的保护开发工程”,在破旧的老屋及遗基废墟上,使一座座集中国古典建筑艺术精华和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精华又融汇现代建筑艺术的四星级国际旅游海盛酒店、山海假日酒店已峨峨然拔地而起,兴建的碧清湖水莲花怒放的公园,有了内外环城路上的林荫与花坛,有了城河上使此岸与彼岸相接的雄奇而典雅的拱桥和灯火辉煌的音乐广场……
    为维护和提高湿地生物多样性和石河的湿地生态,对山海关的母亲河启动了“石河生态防洪综合整治工程”,石河水变清变绿了,沿岸各类植物绿满了河堤,使这里成为了一处独特湿地景观、成为观鸟及休闲度假游人的乐园。在石河两岸铺展开来的广袤田园,是富庶的城镇和云锦一样的乡村,一排排高大的楼群拔地而起,而在石河的入海处,现代污水净化处理、生态水上乐园、白鹭岛寓居生活区、石河旺角休闲区、滨河公路等都在悄然建成……
    领袖指点关山,旧貌换了新颜。今天翻阅山海关一幅幅历史的图卷,仿佛领袖仍在指点关山,倾听山海关人掀起的深化改革共圆中国梦的洪钟大吕般的潮声……

 

作者简介:王宝文  笔名  柳笛  自谓“布衣山人” 男  满族  大学文化,供职于山海关铁路车辆系统从事党务工作。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辽宁分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秦皇岛文学创作院签约作家、秦皇岛市山海关作家协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