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7日 星期三
孔庆武:村居图
来源:本站 | 作者:孔庆武  时间: 2015-08-10

一.清晨

  鸡叫了几遍,村子就醒了。
  村中的那条小河在晨曦朦胧中伸着懒腰哈着哈气,自然随意的在村中横穿而过。<br />
  村人在雾气氤氲中三三两两陆陆续续的走到上游,洗菜淘米的声音,连同推开柴门的吱扭声,一起向下游梳头洗脸的人们流去。
  女人在灶坑里添一把柴禾,&ldquo;哧啦&rdquo;&nbsp;一声,划一根儿火柴丢进去。先是一股黑色的浓烟,打着趔趄,歪斜着身子冲出去,紧跟在后面的也毫不示弱,旋着身子从烟囱里冒出来,望着炊烟袅袅渐渐飘入云中,鼻子就闻到饭香味了。
  男人唤醒还在熟睡的孩子,从东山墙上扯根扁担,到屋后山根处的水井里担水。井台上墨绿色的青苔似弯弯的睫毛,水井恰好是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蓄着清澈的山泉,在水桶起落中一开一合的荡漾着一圈一圈的水晕,这纯净的生命之水望着天空是在把谁思念呢?井是自己淘的,深有六七尺,宽有三四尺,采山上的青石垒砌而成。水是山泉水,从泉眼里咕咚、咕咚冒出来的。井寄托着一家人的希望,更是男人的一件得意作品。冬夏春秋四季长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井里的青蛙,也在这里繁衍生息继续着它们坐井观天的本领。偶尔也有几只跳到井台上咕呱叫,相信它们是看见了井之外的世界,井之外的天。
  分给孩子的任务是洒水扫院。孩子的一只小手提着小水桶,另一只小手握着水瓢伸进去舀水。手臂只那么轻轻一挥,空中就多了一道优美的弧线,扫帚在弧线中穿梭,脚印在地上移动,一招一式在旭日初升中养成了勤劳好习惯。
  阳光踱着步子,走进井然有序的小院,眼神落在明净的玻璃窗上,一家三口盘腿坐在炕上吃早饭,香喷喷的味道弥漫。
 二.泉眼沟
  泉水从山上流下来,山多了,水自然就多了。
  在老家,有山的地方就有水,有水的地方就有人家。村人选择这样的地方栖身生活,大大小小的村落也就形成了。
  沟沟岔岔都有人家不均匀的分布,多者几十户,少者三两户,甚至独门独户。
  泉眼沟的分布比较奇特,几十户人家呈扇形排列开,中间围着一口小井。井水一年四季长流水,从不干涸。不怕冰冻不怕干旱,供几十户人家使用。
  井水四周都是泉眼,随便用手一掏,就是一个水泡。唯有小井的水,水位不下降保持充沛的蓄水状态。流到下游的河套里,水中有成群的小鱼,还有躲在石缝草根中的狗虾,弓着身子或逆水而上或顺水而下。上世纪70年代,生产队在井泉下游挖养鱼池一个,养的鱼耐不住水的寒气,很少有长大的。后来有人承包了鱼池,在鱼池中放几条鲢鱼,再放两挂鞭炮,做起饭店生意,取名泉眼沟鲢鱼馆。宾客络绎不绝,都说小井的泉水炖的鲢鱼味道鲜美,大补特补,走时还要带上几瓶井泉水,属于喝起来有点甜,原滋原味地地道道的矿泉水。接连几年,店家财源滚滚来,着实红红火火了一阵子。过了一段时间,顾客大量减少,店家没了生意,想起看看小泉,,结果泉水已经被污染了。
  难忘小井清澈甘甜的泉水,现在连回忆都带着苦涩的味道;难忘读小学时同学们曾经到小井打水,还有毕业合影写下的泉眼沟小学字样。泉眼沟只能留在记忆的春天里。
 三.看电视
  星星扯着月亮在天上走,妈妈抱着娃娃在地上走。
  娃娃的眼睛望着月亮,奇怪:为什么人在地上走,月亮在天上走?
  乡村的路崎岖细长,好像总也走不到头。而电视连续剧中插入的广告片,就像脚下凹凸不平的路面,深一脚,浅一脚,搅了走路人的兴致。原来是贪看了一集电视剧,赶夜路心急火燎,着急忙慌惦记着自家的热炕头,又担心遇到野狗流浪猫惊了怀里熟睡的孩子。
  上个世纪80年代,村上哪家买了电视机,除了会引来羡慕和啧啧称赞声,晚上一定会有成帮结伙的村民来看热闹。主人好客,搬来木椅条凳,摆上大枣榛子栗子核桃,灶坑里多放些湿木头棒子,烧热南北两铺大炕,地上有火盆,火盆里有土豆地瓜,旺旺的炭火飘出几缕香喷喷诱人的味道。老人妇女小孩坐炕上,汉子小伙子在地上拣个座,一起热热闹闹的看电视。
  电视多是黑白的,起初还没有彩色的,银屏也小的可怜,14寸的算是大的。遇到信号不好,屏幕出现雪花点,还要爬到屋顶转动电视天线杆搜索信号。
  电视里面演播一出戏,电视外又是一出戏,有面红耳赤争论剧情的,有给小孩子喂奶的,有咳嗽声,有放屁声,有睡着了打呼噜声的。戏里戏外都是人生,哪个更真实呢?昨夜的星辰依旧,今晚群星依然闪烁。
  忙碌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在电视机前更多的时候像一个牢记&ldquo;好好学习,天天向上&rdquo;的小学生,认真地听、看、想。这里有村庄以外的国际国内大事,有田野之外的稀奇事,可以开眼界长见识。也有那些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苦辣酸甜,像解不开理还乱的一团麻。
  电视节目每天准时播放,村人每日准时等待。放电视的人家每晚都要多扫一遍地,多撒一遍水。也有余兴未尽的,隔日在田里遇见了,相互谈论相互倾诉家长里短。过得舒适自在的心里乐呵呵,日子过得艰难的愁眉苦脸,甚至眼泪含眼圈愣是不让流下来。坚强的性格没有开垦不了的荒地,相信生活中没有趟不过去的河。唠过了,说过了,心里就舒坦了,手里的活计儿干完了,回到家,炊烟又升起来了。贫也好,富也罢,日子还得一天一天得过,终有一天会过上好日子的。说不定哪天咱们的故事也能上电视哩。说这话的是村里的文化最高的李校长,听说李校长的儿子,后来成了一个大作家,还真为老家写了一部电视剧,准备在中央一套播放了。
 四.酒老头

  二爷姓赵,人称酒仙。
  每次见到他常常是手握酒杯,面色红润,说话摇头晃耳抑扬顿挫,只因缺了一把鹅毛扇和神仙的宽袍仙服,才能在众人堆里识得是凡人还是仙人。即使是凡夫俗子,却也有不俗的地方,擅喝酒,闻酒能识度数。如果是家酿散白,不仅能辨出方圆三百里谁家酿的酒,更能猜出是哪个季节酿的酒。这让那些贩卖假酒的小贩不敢在村中卖酒。
  二爷满族人氏,祖上住长白山九道沟,喝酒的能耐,不随姓氏不随民族,只因两个字烦恼。俗话说:借酒浇愁,愁更愁。用在二爷身上似乎看不出来,他内心的忧虑,不安,痛苦,早已在酒精的作用下隐遁起来。
  二爷的命途多舛,像他手里的二胡拉出的曲调,曲折婉转,低沉涩生。十六岁参军,打过鬼子参加过辽沈战役去过朝鲜战场。先是赶走了日本鬼子打败了国名党战胜了美国佬,仗打了不少,身上留下的伤也不少。几枚军功章见证了一切。这是二爷一生中最大的财富也是最大的痛苦。回乡后落实工作才发现丢了档案,无奈投亲去了黑龙江。北大仓地多粮食多,日子过的厚实。又先后有了二男二女,可谓是儿女双全家庭和睦。二爷一家人温和谦厚,四邻八乡邻里往来,大事小事总是把别人想在前,自己想在后。因为人缘好,大家也愿意到赵家串门唠嗑。
  人有旦夕祸福,月有阴晴圆缺。突然有一天,村里传来赵家大儿子杀人的消息,杀的是乡里的地痞黄三。消息传来村人不敢相信,二爷更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既成事实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举家老小连夜逃往辽东老家。此后的二爷忧愁不断,开始喝酒来消愁,先是自己的伤病犯了,后来老伴忧虑过度疾病缠身,先走了一步。爷几个住在大棚中不足十平方的小屋中,靠卖菜维持生活。话说地痞黄三,横贯乡里欺男霸女偷摸强砸恶贯满盈,百姓早有怨愤。过了一年全国开始严打,赵家老大投案自首,被判为防卫过当获刑十五年有期徒刑。本来生活拮据,现在更是雪上加霜。直到现在赵家老二每天都骑着自行车托着一条板凳走街串巷去磨刀,狱中的赵家老大有一次叹息,如果不是跟爹学了磨刀的手艺,如果不是遇见地痞黄三欺人太甚,也不会操刀误杀人。当初二爷若不是丢了档案,也不会学了磨刀的手艺。说不定现在是一位大人物,喝的应该是茅台五粮液吧!世间因果报应,怎能说得清。因缘结果还是因果结缘,因果留给别人去研究吧!二爷的酒杯,又空了,该倒酒了。
  
 五.杨老太

  杨老太的年龄,就像她的小脚稀有且珍贵。
  96岁的年龄在村中是可以称得上老寿星的。别人活得这般年龄早已被身后经历的沧桑往事压弯了腰,变得老态龙钟,眼花耳聋,而杨老太却精神矍铄和她的小脚一样,留下的脚印是往还是返不重要,谁还会仔细分辨小脚走的方向是前还是后。好在杨老太岁数大了,近几年在村中少有走动。可是最近村中出现了一件怪事儿,每逢初一和十五有人在十字路口焚香烧纸,还有一行小脚印留在地上。起初以为是外村人干的,后来是杨老太的孙子解开了村人的疑问。杨老太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有一次村上一家办喜事,儿媳妇喝多了,别人还在劝酒,杨老太看不惯,端过酒碗喝了底朝天,正巧被邻桌一个算命先生看见。给杨老太画了一道符,要求每月初一和十五买二两纸钱烧可以活百岁。杨老太信以为真,也就有了村头烧纸的一幕。

 六.小卖铺

  小卖铺过去叫代销点也叫小卖店。我们喜欢叫小卖铺。就像铁匠铺、裁缝铺、这些名字在村子里格外受到欢迎。
  家家户户都和小卖铺的老板熟识,老板也会在你购物时免费送上一个微笑。除了村里人家需要的烟酒糖茶,还有一些过路人也会来买东西,来的次数多了,被称为回头客。石破烂是回头客中的常客,也是方圆几百里的破烂王。能被称王者自有异人之处。石老大有八个兄弟,每天赶着八架小马车,经卖铺门前打马而过。空车出,满车回。鱼贯而行秩序不乱。头天夜里定好去哪里。第二天,天蒙蒙亮八架车八匹马八兄弟已经赶早出发。或是到东金矿,或是到西铅矿,或是到北边玉石矿,或是到南边码头。总之,去的都是富的冒油的地方,收回的物件,说是破烂,但里面真有不少稀罕物。有一次,兄弟中的老三,按破铜价收了个纯金聚宝盆。老四、老五、老六哥三收的都是古董类,别人当做仍货,都去拣金银铜铁去收,哥三起初见了甜头,后来再给低价就不那么好收了。老大、老二稳坐钓鱼台,收来的物品有金沙块等硬货。剩下老七、老八两个老疙瘩拣些鸡零狗碎也够过日子。只几年功夫,哥八个就发了家。在人前走路大摇大摆,嘴上叼根烟卷喷云吐雾,看人用额头看,用眼看也是斜着眼睛看,一副财大气粗的样子。
  别人见了哥几个烦,小卖铺老板李老黑见了乐。每次哥几个起早走,傍晚回。一路上鞭哨响,马脖子上的铃铛也响,哼着小曲不停地唱。到了小卖铺老板早已准备好酒、肉、烟、茶、扑克、色子等。酒是散酒中的老白干,需烫热;肉是酱牛肉,切成片;烟是大前门;茶只能是花茶了(本地不产茶)。酒足饭饱后,在赌上一阵子,谁赢了谁付账,从不赊欠。哥兄弟八个一起来,哥兄弟八个一起回,哥兄弟八个一起喝,哥兄弟八个一起赌。外人看着有羡慕的,有嫉妒的,有眼红的,于是就有了张家兄弟,李家兄弟,王家兄弟也赶着驴车、马车去收破烂。收回的东西堆了满院子满屋子,到后来真正成了没人要的破烂。而石家八兄弟早已改行,在城里爿了两盘店开起了酒楼,吃住玩一条龙。八兄弟已经是城里有名的富商,据说他们手头囤积的金沙石、古董字画能够买下整个龙门镇。
  李老黑的小卖铺细水长流的开着。春节一副对联,正月十五两盏灯,日子一天天过,每天都有三三两两的进项。几年过去了,村里人都成了老客,路人多半是过客,也有少数的回头客。只是有一人例外,他一次也没有从小卖铺停留过,每年五一之后来,十一之后走,在村里他是李老黑唯一的竞争对手,李老黑确又奈何不了人家。此人姓王,人称摩托王。在上世纪70年代能骑上摩托车,恐怕不亚于今天的宝马奔驰,可是见过骑摩托车卖冰棍雪糕的,你还见过开宝马奔驰卖冰棍雪糕的吗?一定没有。
  摩托王骑的是重庆轻型小摩托,可以使用脚蹬,不用烧油也可以跑。每次来时,冒着烟载着货,卖完货挣着钱悠闲自在的蹬着车子回。每天生意都特好,一分钱二分钱的冰棍冰砖,五分钱的雪糕卖的抢手。没钱不要紧,孩子可不能馋着,要是哭坏了嗓子可不是小事,没钱咋办?拿鸡蛋换啊。鸡屁股不就是钱罐子吗?谁家的鸡窝里老母鸡被撵走了,准是这家的娃娃要买雪糕冰棍吃了,所以每次摩托王的雪糕箱里白色棉被来的时候压着雪糕冰棍,返回时装的全是红皮新鲜鸡蛋。李老黑的小卖铺不卖雪糕冰棍,只有汽水香槟。没有冰箱吃了大亏,眼看着花花绿绿的票子装进了摩托王的腰包。又过了几年,摩托王年纪大了,骑不了摩托车就再也没有来,关于他的身世也始终像个迷一样笼罩在村人的心中。那久违的摩托车还有清脆的&ldquo;嘀嘀&rdquo;声,一起不见了。
  小卖铺还在,李老黑的皮肤还是那么黑,笑起来牙齿还是那么白,他的微笑还是免费的。
 七.山上的神仙
  蚕农的春天,在晨雾中开始。氤氲的水汽凝结成无数颗小水点,像一层白纱罩在大山,田野,山峦上,蚕农背着柳条蚕筐踏着晨雾,以虔诚的拜姿,低头颔胸一步步盘旋着在山腰,山梁上缓慢移动。
  在早晨4时左右,将蚁蚕送往把场,用开叶早的山高梁(俗名马尿骚)做引棵引蚕,放入把内,称破蚁。有全墩破蚁和偏墩破蚁之分。破蚁后,将贴地的枝条压伏于地面,以营救落地蚁蚕,谓之救命枝。
  蠕动的幼小的身躯拼命的吮吸着叶片上的营养。晨昏饮着露水,快速的成长成青绿色的蚕。在这个过程中蚕农不会给自己放一天假,停顿的时间也只是用来吃顿饭,卷棵旱烟吧嗒两口。剩余的时间要洒药,防虫害,更要严防鸟雀的偷袭。现在枪支早已实行管制,但蚕农可以凭借手续,带枪上山。枪多半是装散弹的老洋炮。枪法准的一天可以打上几十只山雀,晚间剥皮烤肉,喝上两口60度高粱小烧酒犒劳一下自己。鸟儿多的时候,要在树上绑上鲜艳的布条,扣个葫芦瓢,描眉化眼,穿衣戴帽,扎个稻草人。
  山上的日子住久了,窝棚被称为神仙窝。蚕农也被戏称为山上的神仙。在家乡蚕可以放养两季,放春蚕和放秋蚕。赶上雨水充沛,枝繁叶茂,病虫害少,收成就多。反之,搭了力气,还要赔钱。
  蚕在生长的过程是平静的,在成茧的时候更为平静。一夜间满山坡,枝枝杈杈上挂满了蚕茧。蚕用精湛的手艺将自己倒挂在树上。蚕蛹在没有完全进化时,半是蚕半是蛹,被称为活神仙。营养丰富,民间认为一个神仙的营养顶两个鸡蛋。选个晴好的日子蚕农应该带着小神仙下山了。
 八.采玉
  《岫岩县志》载:岫玉的开采史有1万余年。1983年在海城县小孤山古人类遗址中,发掘出3件岫玉制作的砍斫器,证明旧石器时代晚期,岫玉即被人类发现并利用。夏商以至秦汉时期,岫玉已被用于琢制装饰品,北京故宫博物院所珍藏的属夏家店文化的两件出土玉器碧玉螭佩(公元前10-11世纪)和青玉鸟兽纹柄形器(公元前11世纪-前770年),均为岫玉所制。1968年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王后窦绾的两套金缕玉衣,经鉴定其玉片取材于蛇纹石软玉和角闪石软玉,即是用瓦沟和细玉沟所产的两种岫玉琢制而成。1957年瓦沟上场子曾发现一处斜井式古玉矿,内有陶碗等物。1957年又在细玉沟严家岗发现一处露天古玉矿,在矿坑中已有呈碳化的松树明(松脂)。古代岫玉制品的发掘及古玉矿遗迹的发现,说明古代岫玉的开采具有一定的规模,并以掌握斜井开采技术。
  从远古走来的岫玉,是否是女娲补天的五彩石已无从考证。我们能够目睹到天地间的瑰宝,应该算作缘分。
  千年的玉缘,从山水中走来。采玉的匠人碰触玉体的声音,玲玲盈耳。在群山中飘荡,任世间最美的鸟雀的声音也无法媲美。
  露天矿裸露的脊梁,被风雨冲洗的干干净净。地下的斜井矿,窄轨上负载着小矿车,运出一堆堆大山深处的美玉。温润,透明。圣洁的岫玉闪着奇特的光芒,走进人们渴盼的眼睛。
  默默的凝视,用心灵去聆听,来自大山的使者,采自远古的神韵。
  清代以来,细玉沟的细玉一直以捞玉为主。每年夏季,天降大雨,细玉沟河水暴涨,精壮的汉子沿河捞玉。有捞玉经验的选择风平浪静云和日丽的好天气,沿两岸梭巡。遇河水异常泛光处便下水,光着双脚踩在水中,是玉是石,脚踏上便可判定。后来,村民在自家的水井里,宅基地下面也经常发现稀有的河磨玉。
  历经千百年的开采,露天的矿山在群山中归于一片安静。底下的矿洞泛着幽幽的绿光,似乎在述说无尽的往事。细玉沟的河磨玉,石包玉,隐匿于地层中,外表生成河卵石的模样,内心珍藏着最后的冰清玉洁。
  
 九.回家过春节

  一场盛大的节日,打破了冬日的寂静。孩童点燃的烟花爆竹,早已掩饰不住喜悦,揭开春节的序幕。
  看见所有的眼眸都闪动着清亮、欣喜。兴奋让身体每一个细胞跳跃着,敞开心扉,去赶赴红红火火的中国年。
  汉字,年的的原型是一束成熟的稻穗,象征着五谷丰登。年是祖先对美好生活的不尽期待和不遗余力地怀想。转动岁月的年轮,舒展的记忆穿透五千年风雨,中国年是最具文化内涵和魅力的节日。
  一过小年,各家各户忙碌有序地筹备年货、购置香烛、挂上红灯笼、贴上对联,家家户户在雾气氤氲中飘溢着年的味道。节日的氛围,渲染着蓝天白云,黑土地也变得悠然和恬淡了。
  年的丰腴,将一切养育得这般欢乐、祥和、安逸、和谐。
  日牵着月,月牵着年。炊烟伸长脖子是对谁的深深思念?谁的缠绵牵挂为天空打下温暖的补丁?
  远处的那一道山梁,倔强的腰部一直向上挺立,从来没有弯过。他知道,从大山走出去的儿女,会朝山的方向张望。村庄的儿女,总会借着春节的某段时间,翻过大山,探寻母亲久违的目光。路上无风,草也会摆出站立迎接的姿势。前面还有憨实的牛、羊,用嘴唇打开春天的膜拜。这些山乡的精灵沉默了忧伤盼望远方的人,带一些草绿送给内心的春天。
  我的心,在明朗的午后,开始飞翔。携带所有的吉祥和平安,从家乡的山路经过,从家乡的小河经过。父爱如山,母爱如河。浸染阳光和风尘的大树,举起万千手臂,一起为父母朝拜在一年中最大的节日。
  过大年,迎春节。一到年根儿,家庭成员都赶回家过年。所有的牵挂,所有的思念,都汇成一个温馨美好的词语幸福。爸爸妈妈早已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年夜饭,剩下的是祭祖宗,守守岁,孩子向长辈叩头拿压岁钱,大人喝酒聊天打麻将。
  忙碌了一年的人们,见面不忘相互问侯一声过年好!真情真意点亮了春天的灯盏,欢声笑语让整个春节鲜亮饱满起来。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有特色的节日。北宋著名文学家王安石,有一首描写春节的诗《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景象。结句,加入了对民间民俗的描写。可见早在宋朝,春节就已成为民间非常有特色的节日。而现在的节日远比古代丰富多彩。东北大秧歌、高跷、皮影戏、二人转、舞龙舞狮、赛龙舟、对山歌、跳锅庄等。大江南北各族人民以不同的形式庆祝春节。春节已成为世界性的节日。
  在这个欢乐祥和的节日里,也许你的梦想已实现,也许你有了新的憧憬。开始就是起点,让心愿乘着时光之碟的羽翼飞向彼岸。春节到了,春天来临了,幸福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