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于永铎
来源:本站 | 作者:  时间: 2014-12-18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大连市作家协会理事,金州新区作家协会副主席,法学学士。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出版发表了长篇小说《爱情后时代》、《老板的往事》、《悲情东北》、《跳舞者》,中篇小说《左右挨刀》、《美元上的小红点》、《指灯为证》等多部。其中,《悲情东北》(原名《布尔什维克的女儿》)获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


作品欣赏:

    很多年以前,表舅因娶的媳妇而扬名。表舅妈高鼻深眼,人们背后叫她“二毛子”。记忆中她很善良,也很开朗,嫁过来时应该是很漂亮的,可惜那时候我还小,对女人没有审美经验。她生养了两个孩子,大的黑头发,小的黄头发,一个像爹,一个像妈。大的还好说,和我们长相无异;小的就可怜了,生下来就继承了母亲的“二毛子”绰号。十多岁时,她天天为黄头发苦恼,常嚷着不想上学。表舅妈是老师,也是因为长相奇特备受欺负,从中学教到小学都没有留下成功的足迹。
    有一次,我看见她用啤酒给小女儿洗头。当时啤酒属于高档消费品,一般人家轻易不舍得买。也不知她从哪儿得来的秘方,说啤酒能让黄发变成黑发。为了让女儿变成“正常人”,即便倾家荡产她也在所不惜。后来,我们家搬到城里,就再也没有了他们一家的消息。三十年过去了,我还常常挂念着,小黄毛现在怎么样了?她的头发洗黑了吗?
    敏扬的头发是黄色的,人们叫她小黄毛。在那个特殊的时代里,没有人喜欢她,她就像一个怪物,浑身上下没有美感,充其量是一个活着的鬼。这不是她的错,严格来说也不是她妈妈雨晴的错,我在书里已经清楚地表明了态度。她总有长大的时候,我们闭着眼睛想想,她将会遇到什么样的灾难和挫折,这是下一部书里要交代的,在这里就不啰唆了。
    说起当年苏联红军进入东北就不能绕开二战结束前的那个著名的《雅尔塔协定》,1945年2月11日,苏、美、英三国背着中国政府签订了该协议,这个协议严重地侵犯了我国的主权,其破坏性至今还在。当时苏联出兵的利益是维护本国的安全和远东的权益,这一点估计他们的学术界也不会否认。苏联通过加强对大连港、旅顺军港和中东铁路的控制权,使中国东北与外蒙古、南库页群岛、千岛群岛连接起来,构成一道安全屏障。美国的利益则是减少在远东战场的牺牲,集中精力独占日本。通俗点说,《雅尔塔协定》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战略默契。
    苏军在东北(旅大地区)的历史作用是什么呢?第一,东北的解放与旅大这个坚强的大后方的支持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其二,陈毅指出,淮海战役是大连的大炮和山东人民的小车推出来的。从这两点看,苏军进驻旅大对中国革命是有着巨大的贡献,更对我们的民族解放事业有着巨大的贡献。不可否认,在苏军刚进入东北期间发生了大量的侵犯中国人民的丑行,连中共高级干部卢冬生都被乱兵枪杀。这一点,苏联最高领导层是清楚的。当时驻军总指挥部政治副指挥(少将)对韩光(时任中共大连市委书记)说:“韩光同志,我们最后战胜法西斯德国,牺牲了两千多万人,解放波兰时,不得不使用刚俘虏过来的士兵,今天俘虏过来,明天就补进红军上前线。你说,怎么能不影响苏军军纪呢?”在旅大驻军中违反军纪的情况集中发生在1945年冬至1946年上半年这段时间。本书对此有着详细的背景介绍,敏扬的出生就是恶之花结得苦果。虽然与主题思想有些相悖,但却与历史相吻合,对喜欢敏扬的读者来说是需要面对的残酷事实。
    当时,为了控制人口流动,防止敌特和不法分子进行破坏,旅大公安总局于1947年1月7日发布通令,颁发了通行证。强调,凡出入旅大地区者必须持通行证,以避免在检查中发生该放行不放行、不该放行的却放行等混乱现象,对发放通行证的权限、使用日期、范围、禁运物资和检查项目以及出入境人员的检查管理工作作了明确的规定。为减少辽南地区人民政府机关人员和人民群众进入境内的麻烦,规定:“1、凡辽南人民群众有区级政府机关(非国民政府),军队有连以上机关(军人不准着军装入境)发给之通行证,只要苏方不干涉,检查站应准其通行。2、对边境地区的群众,为了解决出入难题,由当地村级政府、群众团体开具证明,边防检查机关确认无政治问题,进境在岗卡附近地区办理正当事务者,可允许入境。”当年雨晴从沈阳逃回来的时候,面对近在咫尺的乔家店却回不去,读者就不难理解她的命运会因为一张通行证而彻底改变。在这条特殊的“边境线”上,雨晴认识了月琴,认识了祁骥,认识了库切,她认识这些人的唯一动力就是那张能让她回家的通行证。
    苗月和是山林队的,严格地说是抗日的“土匪”,在辽南地区众多的山林队里有许多杨靖宇部队的友军,这些队伍完全归共产党领导有些言过其实,应该是受共产党的影响更准确些。解放后,旅大市金县公安局就开展了清除汉奸运动,其中一项就是清查土匪山林队成员。我父亲当时是办案民警,他曾经回忆说,辽南的山林队绝大多数都在安东投降了,后来这些人卷入了国共内战。少数一些人回到家乡,在后来的运动中受到无情打击。苗月和的性质应该比叛徒较轻,属于脱离组织。他后来去了苏联,加入了苏军88特别旅(周保中为旅长),后随苏军进入东北,其骨干成员被分配到各个城市担任警备区副司令。苗月和的悲剧是欲盖弥彰,他不敢正视自己的污点,结果在错误的深渊里越滑越深。在那段历史中,这样的悲剧还是有一定代表性的。小时候,家乡的街上就有一个掌鞋的,据说他就是个抗联逃兵,连我这样的小孩子都会对他不屑一顾。
    从酝酿到写作,《悲情东北》这部书花费了我的六年时间,原名叫《布尔什维克的女儿》,中国作家协会2008年重点扶持作品。全书完成以后,出版社的编辑认为《布尔什维克的女儿》这个名字有些土气,建议我改名,后来,想出了《悲情东北》。原计划采用另外一种叙述语言。然而,当主要人物成型以后,我发现应该老老实实地用传统的方式来写。至于叙述和叙事方式的优劣比较,那就是评论家的事了。
    我要感谢家人在我创作期间给予的支持,没有他们的倾力支持,这本书很难如期完成;感谢中国作家协会对本书的重视;感谢辽宁作家协会;感谢大连作家协会。要感谢的很多,我会铭记在心的。
    此书写作过程中,我的父亲不幸去世。他老人家去世前半年,本书的初稿完成,我得以腾出精力和兄嫂们陪伴在老人家的床前。现在回想起来,百感交集。书中有许多父亲提供的珍贵资料,这里要向他老人家表示感谢,愿他在天之灵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