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孙学丽:再谈去不去留学
来源:本站 | 作者:孙学丽  时间: 2014-07-23

    去不去留学?
    近日,看过我这篇博文的熟悉的和不熟悉的人都不约而同地来问我:到底去不去留学?
    我不知道,真的不知道。
    看来,对这个问题的纠结不只我一个人,也不止我身边的人。
    中午饭后,跟小林在会议室里喝咖啡聊天,小林说,这篇博文不像是我写的,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深邃的思想,我想,大概是因为没有故作声势,指点江山的忸怩作态罢。
    办公室里的另一位友人也端来一杯咖啡说,昨日与友人聊天,关于送孩子去哪里读书的事,又让她心焦。友人告诉她说,在大连开发区,有一所专门为英特尔外籍员工开的一所学校,那里比此前的枫叶好,实实在在地在教学。她说,她之所以想让孩子接受国外的教育是因为不想让孩子在国内参加中高考遭罪。
    小卫也在这个时候握着手机进入会议室。看来是下午有会要开。她的孩子才不到两岁,也顺理成章地加入到讨论孩子教育和出国留学的话题中来。
    到底去不去留学呢?
    在时下的中国,这个让人心焦的问题大概广泛地存在于每一个家庭。
    没有人能给出有说服力的答案。
    我这里有几个案例,真实的案例,也许会让我们的思考更加清楚些。
    一个是我所认识的两位大连企业家的子女。
    当然,这两位企业家都没有接受过所谓的高等教育,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成为优秀的企业家,身家都在数亿元以上。
    一位老大今年57岁,育有一儿一女,不是超生啊,人家是农村户口,先生了女儿,政策允许,老婆就争气地生了儿子。这老大两个孩子都在高中时出国读书,两个孩子都在国外学到了一身武艺,至少是建立了上层社会的人脉关系。儿女与国内著名大佬的千金和少爷都有来往。
    那女儿很能闯,英语说的像播音员,回国后先是在一家500强企业做工,一年后回家帮助父母打理企业,两年后,女儿放弃家族事业,自己出去打拼,开了一家典型富二代才能干得起的书店,很小资,据说已经成为大连的旅游景点。说是旅游景点,因为有很多小资的国内外富二代周末打着飞机来这里读书喝茶。
经营了几年后,据这位老大讲,已经开始营业了。
    那儿子很稳重,读完大学后回到大连,在一家金融机构工作,但是公司有重要会议,他会作为董事长助理参加会议。老大说,老爸的事业没哟做好,没有像那些地产大佬那样给你一个可以财富自由的企业。这儿子说:老爸,没关系,正是因为你没有做到尽善尽美,我才有发挥的余地。
    这话听起来,还真是舒服。有一个前提是,这两个孩子在国内学习就不赖。都是在英国名校读完本科。
    另一位老大不到50岁,孩子在国内学习成绩并不好,现在美国读本科,这位老大每周都与孩子进行一次通话,谆谆教导,从不懈怠。每每到美国出差,也总抽时间去看望孩子。一次聊天,老大说,儿子在美国学校表现很好,他很放心。
    我曾分别问过这两个老大,会不会让孩子留在国外不再回来?那位57岁的老大反问我:“为什么要在国外?现在全世界的企业家都想来中国。”不到50岁的老大说,培养儿子,就想让他会来效劳。
    这两个案例听起来都有些高,那种上亿身家的老板与我们不可同日而语。
    那么,接下来的这个案例也许更是让人觉得遥不可及。
    这个老大可以公开姓名,他叫夏保罗。花旗银行亚太区前总裁,台湾人,据说母亲是台湾当局经济顾问。
    夏先生有次接受我的采访,没有大谈特谈他的银行业务,而是讲了他的四个儿子。
    大儿子7岁时,他们一家住东京,日本的教育没比中国好到哪里去,孩子们背着沉重的书包,面无生气。夏先生想:日本孩子是世界上读书最用功的孩子,甚至每个家庭都用一个专门的家教去辅导,这个家教就是他们的妈妈,放弃了工作,就是为了孩子。可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才在日本吗?没有,那么在哪里?在美国。
    于是夏先生把儿子送到美国。
    他说,儿子8岁时,自己坐飞机从芝加哥到纽约,又从纽约到东京。夏先生讲到这时说,有这样的孩子,爸爸妈妈可以放心睡觉了。
    真有点小鬼当家的意思。
    后来,夏先生将每一个孩子都送到美国读书,每一个儿子都读了硕士,然后都读了MBA,且都读了名校,什么哈佛、耶鲁、斯坦福、麻省理工,四个儿子占全了。
    听起来有些玄啊。
    真假无法验证,但是想老夏先生一代枭雄,不至于撒这个谎。
    但是,在2008年的一天,夏先生再次来大连演讲,我去听了,在香格里拉。当时,中国股市正是处于6000多点疯狂期,夏先生拿着麦克大喊:中国经济会持续增长,中国股市会涨到10000点。夏先生前脚踏上飞机,后脚沪市就给他当头一棒。这一棒子一直到今天都没醒过来。
    就此,我有些怀疑夏先生演绎的故事。
    后来被证明,这个故事是真的。
    夏保罗的四个儿子有学数学的,有学医学的,有学法律的,他们全部从事投资银行业务。
    对不起,这个案例毫无参考价值。
    既然知道没有价值,为什么还要拿出来说呢?
    我想说的是,如果你是夏保罗的儿子,如果你是那两个亿万富翁的儿子,毫无疑问要选择世界最好的学校上学,他们进退自如。据说在美国的大学里,那些富二代和官二代的子女们本能地聚堆,肩膀一齐是朋友。他们没有选悬念地选择去欧美留学,是因为,他们的合作伙伴在那里,他们的同伴在那里。
    他们出去留学,那些让我们这些工薪阶层无限纠结的学费问题是他们考虑最少的问题,虽然有些他们在国外依然打工,过着与我们的子女一样的生活,但是,他们有着本能的不同,那些不同,是工薪家族的孩子很难消弭的。
    我的很多同伴说,那些富二代官二代的孩子都去留学,那么出国留学一定是好的,因为那些二代们不是傻子。
    其实,在我看来,这是大错特错了。他们留学,教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当然,也有在外面学坏了的,而且大有人在。君不见那个叫瓜瓜的孩子,尽管也是某个领域的精英,可是老子出事后被曝出的那些左面搂一个美女右面搂一个美男的照片,活脱脱一个纨绔子弟。
    下面这个故事也许会对我们有些启发。
    2005年,我在去一所大学读研的时候,有幸遭遇了三位美国老师,一位教金融英语,其实就是教语言,一位教组织行为学,一位教市场营销学。
    那位组织行为学老师有两米高,他说,他在国外看到很多中国留学生,他们不学无术,无法教了。他对那些中国学生说:“一定是你们国家最优秀的人都在国内学习,你们这些垃圾生出国了。我要去你们的国家教那些优秀的人才喽!”老Henphres说完这话,讪讪地看着我们,由于我们英文普遍不好,都不敢正眼看他,怕他看出来我们还不如那些留学生呢。
    后来,这位美国老师果然发现了我们的短。
    他说的话,我本人只能听懂40%,每到组织行为学课,我就不停地看表,盼望着下课。上课时,我只有努力地盯着他的口型,猜他说的每一个单词。在课堂上,居然还有学生问他need 和demand的区别。
    让我想起这个美国老师不是为了判断到底是留学的学生更优秀还是留在国内读书的学生更优秀。
    我想记录的是,包括这位组织行为学老师在内的三位美国老师留给我的印象。
    金融英语老师是个老太太,她在我毕业一年后,就离开中国回到纽约,后来有英语好的同学跟她保持着联系,那个同学有一天接到这位老太太的先生发来的邮件,说老人家已经去见马克思了。她来中国时已经检查出患有癌症,她想利用生命的最后时光做点有意义的事。而她,要求我们每课必到,不允许请假,她主动要求每周利用一个晚上给我们加课,她利用自己的钱给我们印刷学习资料。我请她吃饭,问她业余时间都做什么,她说:I have no spare time.她的业余时间,都用来免费教中国学生。
    那位组织行为学老师,老H,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印出来,让我们给补充,订正,学习。他每课都布置作业,要求第二天教,我有时实在做作业困难,便一直拖到晚上11点59分才交作业,而他,往往会在凌晨1点之前回复我。语言中每每都是鼓励。
    那位市场营销学老师叫Lolar。他带了老婆和三个孩子来东财,住在校园里,跟我们一起到食堂打饭,他也主动每周拿出一个晚上号召全家人给我们上英语角,给我们准备巧克力等奖品。
    相对于这三位美国老师,我们自己的老师在做什么呢?十几门课程,开学时布置的作业,要求我们以小组形式完成的论文,直到今天都没有收到老师的回复。而且,中国的大学老师是很少布置作业的。因为布置了他们就得批改,他们哪里有时间批改作业啊。
    这次回学校读研,我本来怀揣着梦想回去的,我希望能重温大学校园那种宁静,也希望能充实自己。可笑的是,到今天,我感觉真正教给我知识和教给我思考的,居然是那三位美国老师。
    只遗憾,我英文不好,能够吸取的东西有限。但是,我咬牙坚持下来了,即使我只能听懂三分之一的课,我依然坚持坐在老外的教室里看表,也不去中国老师的课堂。
    我的那位在加拿大的朋友对我说,很多中国家长和中国学生都把大量的精力用来学习语言了,在中国,一个学生学习好的标志,很大程度是用英文衡量的,其实,出去后,你会发现,相对于复杂的学科,语言实在是太不重要了。
    是的,这句话突然提醒了我,我语言不好,却能在美国老师的课堂上收获颇多。我最后的毕业论文也是选了市场营销方向,对于市场知识的建立,是那个叫劳拉的美国老头。由于他的名字与dolar很像,临走时,他给我们开了个party,每个人发了一张写有他签名的美元,当然是1美元。这张纸币成为我的护身符,一直放在我的钱夹里。
    接着说那位加拿大的师兄的意见,他说,如果你要出国留学,学习能力是最重要的,而不是语言。即使你英文学得再好,如果没有智商,一样无法完成学业,一样一无所成。我想起很多家长让孩子出国留学的理由是,孩子在国内学习高深的数理化吃力。岂不知,数理化是通往科学世界的必经之路。数理逻辑的建立,是一个人智商的综合体现,在哪里学习,不需要学习这些基础知识?那些在国内被数理化甩在后面的孩子,出去留学就能学好了吗?
    我还听说了,如果你要学习文科,不要出国留学,西方的文史没有我们老祖宗给我们的更好。如果你要学习理工科,一定要出国,因为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那些诺贝尔奖得主都在西方。
    这就有一个悖论了,你要让孩子逃避国内高深的数理化出国留学吗?那你想让孩子学习美国短暂的300年历史吗?
    说的有些乱了。
    去不去留学?
    我依然没有答案。如果是我,我去,因为我想追随那三个美国老师,他们真的是老师,传道授业解惑。他们愿意在学生身上花费时间,他们不用利用spare time 去做讲座,去做外教。但是我的孩子,我不能替她做决定。
    如果我是亿万富翁,付出几百万元无所谓,那么我会建议孩子去,但是我不是那两个老大,几百万可能我一生所有的积蓄,包括卖房子卖地。那么我就要想,我的孩子,如果你向往西方的教育殿堂,如果你是一个能保证自己不吸毒,不同性恋,不在校园开枪,也不会被校园枪击案击中的话,我愿意拿出我一生的积蓄,让你拥有一个你想要的未来。
如果我的孩子像我一样渴求知识,渴望做个有学问的人,我希望她去。可是,如果她只喜欢看漫画,喜欢聊QQ,喜欢K歌,喜欢逛街买名牌,不喜欢学习数理化,不喜欢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会把她留在身边,自己好生看着。
    我不相信中国的教育,我不相信那些在大学里的老师。我同样不敢相信孩子,不敢相信她能把持住国外的环境。
    我突然间理解了,为什么国外的大学读书馆会24小时开放?因为,他们的学生24小时需要它。
    去不去留学?
    谁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