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叶雪松:西窑散忆
来源:本站 | 作者:叶雪松  时间: 2014-07-17

          一
    有个地方一直温暖着我。
    这地方叫西窑,沈阳市皇姑区鸭绿江街53号。当年,这儿只不过片菜地。多年过去了,这里变成了高楼林立的现代化都市的一角。本是名不见传的小地方,因为辽宁文学院的存在成为省内文学爱好者心中的朝圣地。
    占地几十亩,主楼仅是幢长百米的二层楼房的文学院,在四周高楼大厦包围下,显得那么渺小,只有门前石墙上镌刻“辽宁文学院”那几个遒劲的大字,才为这里增添一缕神秘。
    2007至2011年,我三次在这里学习。这里神圣肃穆,与一般学府不同,有点旧时岳麓银冈的味道。
    先说院长。
    我三进求学,前两届院长是著名评论家高海涛先生。高院睿智风趣,大儒气质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我不能想像,平素不苟言笑的高院,高兴时竟也谈笑风生,且能唱一手流利的外国歌曲。虽然我听不懂,但知高院乃大才。我三进时,知高院调到省作协创研部,不禁有些怅然。我常进高院博客,浸染感受他的大才气息。
    高院走后,接任是王多圣院长。王院说,人前,我是院长,人后,是哥们。去年夏天王院约我到文学院,对我说,兄弟,以你现在的境况,唯一的出路是写电视剧,编剧班你参加吧!时隔月余,我又和老肥兄来文学院,王院请我们吃饭,酒后还领我二人去北陵散步。我生性怕见官,一不会恭维,二口才欠佳,在王院面前,我感受的唯有哥们之情,朋友之豪气。
    我和王院相识是在2007年五届新锐班开班。那时,他在辽阳任文联主席,在开学典礼上代表各市作协发言,虽是一瞬,但我却记住了他。他长相魁伟,平头大脸,典型东北汉子。后来,喝过几次酒,更加深了我对他的好感。高研班时,王院已调任副院长了。他和老肥交情极深,某晚约老肥喝酒,当时有本刊有我的小说的杂志在老肥床上,王院翻后便肯定了我在传奇小说创作上的成绩。此前,我便知他写过数十集电视剧了,对他很是尊崇。去年办编剧班前还专门给我打了电话,可见,王院用心之良苦。
再说教务主任。
    教务主任是万琦。他当了多年班主任,默默在背后给予学员学习和生活上的关爱,大家都叫他亲人万琦。他是全国著名诗人,甘为人梯作嫁。万琦老师豪气好饮,而我却直到去年才为他敬酒。我一直鲜给人敬酒,在我看来,敬酒发于心。一进文学院,我对万琦老师说,学生嘴笨,请老师见谅。没想到三年后,我又参加了省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和万琦老师便相熟了。去年编剧班,我在各种酒会上找机会敬万琦老师酒。万琦老师笑道,雪松是老人儿,老人儿敬酒,我得站起来。大家谈起各自的条件,我也提起我的境况,万琦老师说,雪松你写稿挣钱,不如你的人有多少呀!你要写剧本,哪怕先当枪手。我知道,老师的话中有对我的肯定,更多是厚望。我希望,如再有缘进文学院学习,万琦老师仍在那儿供职。因为,我们彼此都是老人儿。
愿万琦老师诗心永健!
    三说班主任。
    现任班主任两人。正班主任是郝万民。郝老师曾是省内第一文学刊物《鸭绿江》的编辑部主任。前些年,我也想给《鸭绿江》投稿,当时想寄稿的编辑人选便是郝老师。高研班快结业时,郝老师调到了文学院任职。读编剧班,郝老师是班主任。郝老师长相儒雅,书卷气很浓,嘴角挂着谦和的微笑,是十足的白面书生。他为我们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的课妙趣横生,他邀请树发兄喝酒,我也位列席间。觥筹交错间,方知郝老师竟也豪气三千丈。
    副班主任是薛涛老师。薛老师是全国有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年纪不大,作品甚丰,得过多次全国大奖。我听说薛老师是在多年前,没想到,到文学院后,方知竟是个持重豪气的帅哥。薛老师为人极其谦逊,我去年夏和老肥兄去文学院,翌日一早,薛老师便花了十二块五角请我和老肥兄早餐,还签名将他新出版的小说送给我女儿。几个菜包,一碗粥,毫不做作的低调,让人感到了朋友间那种纯净和温暖。
    文学院每个教职员工,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负责后勤的副院韩异奇,爱拉二胡的金成发老人,副班主任张强,图书馆的乔文胜大姐,甚至清洁工和门卫,以及食堂里的服务员,都在我的记忆里占据不能抹去的位置。
    为了让我们这些学子们吸收各方面的营养,院里请来了省内乃至全国的名家学者前来讲学。给我留下印象较深的有民俗学家乌丙安和张红星,散文家王充闾和素素,小说家有刘庆邦和孙惠芬、我的恩师原省作协主席金河先生,金牌编剧林和平、徐广顺、著名老艺术家吕晓禾等人。这些大师的课深深感染启发了我。还有很多国内名家,他们像耀眼的群星,在我心中闪光。
                                           二
    说说各位同窗学友。
    先说三位班长。他们分别是新锐五届的曾剑,高研班的刘仲丹,以及编剧班的丛黎明。
    曾剑是军旅作家,作品常见《解放军文艺》和《西北军事文学》等军旅期刊,数次上《小说月报》和《小说选刊》。曾兄十分低调,一口浓重的湖北乡音和在结业晚会上扮演的红军战士常让我忍俊不禁。他和我的私交很好,只可惜,我们只相处一月就分别了。后来,他给我打过几次电话,每次撂下电话,我都久久不能平静,真想和他再次畅谈!近来听说他的长篇《枪炮与玫瑰》得以出版,我默默为他祝福。
    刘仲丹在一个小县任组织部副部长兼该县作协主席,他的散文和他的相貌性格一样大气雄浑。初见面,我对他并无甚多好感,觉得草根和“当官的”搭不上边。不久,这种想法便被打破。某晚,仲丹兄非拉我和梁广龙、于仁海,金显鑫去学院对面的酒店喝酒。席间,方知刘兄不但才大,酒量也大得惊人,我们几个欢饮,踏月方归。也就在那时,我知刘兄除了文字外,还是藏书家和军事摄影发烧友。每本书,每个藏品的背后,都有段传奇。10年关到,刘兄打电话让我去家中做客。刘兄再三说,他购了年猪,让我连吃再拿,同邀的还有高院长、万琦老师、薛涛老师,以及时任副院的多圣院长、老肥兄等。我因家父病重,未能如愿前往,至今引为憾事。刘兄在去年五月,和该县的文联主席特驱车来盘山看我,知我一人随意,便给我拿来大量罐头和挂面。小节但让我感动不已。他的散文集《静观》,便是他为官为文为人的写照吧!
    丛黎明是编剧班的班长。丛兄个子不高,脸上总挂着谦和的微笑,一口浓重的丹东口音让人感觉弥足亲近。他是《满族文学》杂志的诗歌编审,虽是白面书生却也豪气生发。对丛兄的印象,也是他编辑的《满族文学》。数年前,我曾数次在该刊发表小说,对其有了些许的印象。此次编剧班,丛兄也来学习。今年春节,我给丛兄发短信拜年,丛兄特意回电,亲近的声音让人顿觉春风拂面,通话罢后,怅然良久。不知何时,能与丛兄把酒临风。
                          三
    学友中给我的记忆里留下印象深刻的男有老肥、陈晓坤、付久江、赵树发等,女有赵淑青、郑亚环、唐凤一等。
    老肥秃头,身材矮胖,嗜酒海交,满身豪气,我与其一见如故,虽短短一月,却让我认定他是我一生的兄长和挚友。老肥二十多年前便是文学发烧友了,多年来浮浮沉沉,却从没放弃对文学的嗜爱。他的人品和文字一样纯净,我没事就想他。去年初夏,老肥约我同去文学院,和诗人扎西在文学院住了一夜。去年编剧班,又特意从辽阳赶到文学院看我,进门就把我抱起来了。只可惜,只呆了半天便急急离去。他一走,我的心如掏空一般。
    陈晓坤是我挚友,儒雅中透股忧郁,2007年新锐班和去年编剧班的同桌。他现在《检察纵横》编辑部,吃官放私,很是逍遥。四年后,当我们又坐在那个位置上时,感慨万千,时空如昨。那时,他为辽台的《百姓故事》写戏,也让我和他一起写本,在他的帮助下,我居然过了七八个本子,也就那时起,我开始和剧本触电。08年冬,该剧组召开编剧研讨会,他特意约我来沈阳。我们再次把酒言欢。在剧本创作上,他是我的启蒙老师。
    付久江是朝阳籍小兄弟,我常戏说他长双桃花眼。实则不然,九江为人极其谨慎,从小在贫寒之家,有的只是淳朴和坚韧。他的小说很有味道,新锐班时,他和牧北、晓坤与我同一宿舍。我们是最好的哥们,我想他想得慌。2009年金秋,我去过他家,他和妻子很是热情,走时,非送我一篮子大红枣,让我临行泪落。他条件不好,却是地道的孝子,一直将瘫痪在床的老父服侍终老。他的妻子美而贤,我坚信憨人有福。
    朝阳人还有山村小学校长梁广龙、挽救留守儿童的冯丽丽、经常邀我作客的金显鑫,县文联的陈雨飞、教数学却文章满天的邹士昌、长相儒雅的双塔区文联主席郑继超、性情豪爽的蒙族女子刘丽华、若干年前便鼓励我上文学院的于香菊大姐、凭自身的努力从打工仔走到省城的作家李铭,还有抢为我付理发费的老教师赵清余大哥。
    赵树发兄是我在10年高研班和11年编剧班时的同学,他是辽南曲艺大师孙维绵的入室弟子,与姜昆、冯巩、李金斗、孙晨、贾承博等曲艺大腕相熟。树发兄豪爽不羁,尤擅曲艺和杂文,在诗友文朋中,是我敬重引为兄长的一位。树发兄去年调入某乡任副书记,从政之余,还担任营口市曲协副主席兼秘书长、辽宁省曲艺家协会和文艺理论家协会理事等兼职。他早年写诗,后竟转行曲艺,写起了剧本和杂文。《把脚号脉》入木三分,人生百态,尽在行间。树发兄人品如其酒品,我爱与之相酌。去年夏天,我专程去营口看他,高研班同学诗人翟英文兄和于仁海弟相陪。
    仁海弟诚实率真,和我交厚,诗写得很好,现在大连打工。我在编剧班期间,仁海弟和翟英文兄特意前去探望,翟兄有事先行,仁海弟当晚便住在我上铺,翌日凌晨,我送他上车。寒风中,我的心里沉甸甸的。
编剧班中,我又结识了营口藉电影剧本获得“夏衍杯”的张卫军兄和与我同居一室对我关爱的俞强兄。有暇,我当去探望。
    男同学中还有得过《上海文学》奖在本钢开吊车的作家鬼金,铁岭儿童文学作家许迎坡,海城牧北以及放浪形骇的诗人扎西,在省公安厅供职的杨明山,在监狱供职的金赫,阜新作家韩金凯、于海军、冯博兄;酒痴诗妙的营口诗人夜来、王进,失去联络的开原诗人郑小川、混迹于沈阳的李双田,瓦房店的包晗,鞍钢笑面佛孟军,以及新结识的小师弟大连李鹏飞、赵天鹏、身残志坚的赵凯,为人谦恭的辽阳韩贵军兄、还有大连广播电视报的李广宇,沈阳的张奉宝和辽河石油报的陈醒哲兄,葫芦岛的邸长鹏师弟。
说说女同学。
    赵淑青大姐是散文家,她的作品很有嚼头,字里行间透着作家对家乡的热爱和人文关怀。赵大姐慈眉朗性,我有什么知心话也与她说。她说,你是我的兄弟呀!09年秋我去朝阳,赵大姐与久江弟和宫月英大姐陪我去凤凰山,我们登到山顶感受辽西大山的雄浑和历史的悠远。希望赵大姐越来越年轻,文字越来越优美。
    郑亚环大姐多年前便与我在网上论坛上相识,她客气称我为老师。09年秋,我应《山海经》杂志之邀去河北坝上开笔会,辽宁三位作者就有她。我惊呆了,亚环姐居然是貌美如兰的中年女子。高研班和编剧班,意外和她成了同学。她将出版的小说集送我,我让她签名,她笑道,咱姐俩还扯这个俗干嘛?我爱听她说话,大气圆润,不拘小节,堪称女中英豪。
唐凤一是小师妹,为人活泼,小小年纪,便有大作出版。我与凤一在高研班时已相熟,编剧班时,感情更深一步。凤一天性纯真,有时悄悄蒙上我的双眼。结业时,我与凤一、天鹏在树发兄的带动下,晚会上演《三句半》,竟博满堂彩。凤一妹妹在鞍山,我希望她在文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早日觅到心中的白马王子。
    女同学中给我留下记忆颇深的还有辽阳的小师妹李鑫,辽阳县报供职的蒋丽英大姐,沈阳市戏剧中心的李忆峰和胡克文大姐,《辽宁职工报》记者的王淑君大姐,豪爽的易建华师妹,我常戏说笑面虎的东北财大杨梅师姐,诗歌散文俱佳在新宾任教的高敏师妹,法库小说写得棒极的孙焱莉师妹,我戏说演地下党不用化妆的任海青大姐,还有我们盘锦郭春英、李箪、杨春风、金晓莹、张艳荣众姐;平素不显山水常问候我的新民的甄兵师妹,还有和她同市的师姐水莲;大连某媒体供职的王晓雪师妹,对文学追求执著的大连于金凤师姐、师妹张淑青,辽阳文联副主席王秀英,丹东刘春纺和栾笑颖、李芳彧、孙理云、王晓蕾,葫芦岛的郭秀丽,阜新女作家赵颖和娜荷芽,还有本溪的宋颖、冯璇,鞍山的邱梅、易虹,营口的刘芳、田园,锦州的詹丽娜、刘亚中师妹、蔡雨艳和曲波大姐,沈阳的郭少梅和徐芳莲,调兵山的朱艳、贺颖和潘向英师妹,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四
    文学院鲜有草木,但那里的一砖一瓦乃至一只小动物都有灵气。我读高研班时,院里有只白猫,竟在走廓夹壁生儿育女。同学们给猫儿们建了个窝,白猫和她的子女便安然栖息其间。我想,这些猫儿们,也受熏染而成灵猫,若轮回,也会脱生成才华横溢的女作家或女诗人什么的。
    西窑后街有棵在马路中间腰缠红布腰高三楼百年物事的老树。马路中间有棵树,怕在全国也是鲜见。我想,这是棵神树,因有她的佑护,西窑才成为风水宝地,也因有了宝地风水的浸润,方使得文学院从西窑这个名不见传的小地方而名扬海内外。
    文学院的同学,老师以及在这里的物事,如灿若文学银河里的星辰,在我的心灵深处熠熠闪光,成为我人生中一抹永恒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