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段锡民:谁在敲门?
来源:本站 | 作者:段锡民  时间: 2014-03-24

     正月里的一天上午,我轻轻地敲响了一扇贴着红“福”字的防盗门。
  虽然事先通过电话,但主人还是要通过门镜审视一番,怀疑的目光是城市流行色。“安检”时,我正盯着门上的“猫眼”发呆,它的发明实在是个进步。过去的门没这装置,我的农村老家曾一度流行安装黑漆铁门,很气派,但却都不装猫眼。
  好在审查只一秒钟就顺利通过,开门迎出的是笑脸和热情的寒暄。更让我喜出望外的是有两位朋友已捷足先登来串门了。
  我来串门这家的主人以及另两位来访者之间的友谊就像壶中溢出的茉莉花茶香一样绵长。二十多年前我们同在一所学校教书。年青、志趣相投,且共有的蜕不去的乡村纹饰使我们结下了友谊。后来到了县城,改行走上了不同的工作岗位。但我们都念旧,多年来一直维持着交往。且这种交往是坦诚的、非功利的。聚在一起聊天,可以高声大嗓,可以臧否时政,可以毫无顾忌地议论感兴趣的人和事……
  可毕竟一年里串门的机会不多,因为我们都“忙”,且相互间工作也不搭界,各有各的空间、岗位;各有各的职权、工作范围;各有各的上司、同僚、下属和关系网;各有各的系统惯例、部门规则、行事尺度、规矩章程;各有各的运行轨迹,生活方式,各有各该念的经该撞的钟。但这并没影响到我们的友谊。真正的友谊是能缩短空间距离也能忽略时间距离的。
  如今在城市里,串门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城市的字典里没有邻居,同小区甚至住在同一幢楼房的都不是心理意义上的邻居。我与楼下的住户已相邻十多年,却从不串门,见面也只是简单的点头。因为我们不属一个部门也不从事同一行业,各有自己的一片天,各有自己的圈子,关上门就是“咫尺天涯”。因此,能够随意串门聊天的,一定是真心朋友。
  城市是勤奋者的战场、也是懒人的天堂。金钱的魔力大手创造了一个似乎无所不能的神话,成就了人们“万事不求人”闭门过日子的心理,淡漠了传统的睦邻重谊观念。城市的详尽分工更把活生生的人统统被物化为“的”字辈:教书的、行医的、当工人的、当官的、卖菜的、送鲜奶的、修家电的……无数“的”字辈推动着城市的扩张和运行,也使我们得以日复一日地复印着单一格式单一色彩的生活。与之对应的,城市里的人际关系更多是功利性的。就像用生存方式穿起的珍珠手链,每粒珍珠来自不同的蚌壳,每粒珍珠都是独立的个体。因学习、工作、生活关系穿在一起,就是同学、同事、同行、合作者,一旦绳断了,就会  品着主人斟上的香茶,我们又不由自主地悠悠地聊起故乡的美好,聊起那长满青苔的老井,那探出篱笆的艳红桃花,那矮墙上啼鸣的雄鸡,那散发着早春气息的草牙;聊起乡亲们你来我家串门,我去你家喝茶的闲适;聊起正月里家门口的红灯笼、成群结队的拜年、热闹的“会年茶”……但聊着聊着,爱抬杠的那位仁兄说话了:农村的交际方式源于自给自足经济的依赖性;而城镇化才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大趋势;最有力的证据是“现在让你回农村,你回吗?”他说得理直气壮,我们听得面面相觑,老兄不愧是党校的高级讲师哦!
  想想也是,我们奔走在城市拥挤的街道上,融入素不相识的五颜六色的人流中,常感叹钢筋水泥的冷峻和人际交往的淡漠,但却往往忽视了城市给我们带来的快节奏、高速度、方便的生活、包容的胸襟、宽广的视野、常新的理念和紧随时代的步伐。因此我们既该怀念故乡的温馨和睦,珍视传统美德,呼唤纯真和友情,也该以感恩的心情祝福城市、善待城市。你可以把故乡看做一弯清澈的小溪,一泓鱼儿、水草都清晰可见的涓涓小溪,把城市看成一条浑浊的大河,一条混杂着泥沙的滔滔大河,但小溪终归不能取代大河,小溪可以不必走得太远,而心胸坦荡的大河却毕竟要波涛汹涌地奔向浩瀚的海洋。
  是的,我们该常来敲响朋友家的门,也该真心地赞美门外辽阔的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