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王开:大凌河:古今多少沧桑事
来源:本站 | 作者:王开  时间: 2013-02-04

    若细细追寻,人类文明的足迹总是逐河流而行,每迁徙一地,便孕育特征不同的文化。如辽西的大小凌河,这两河流域之内,产生了著名的查海文化、红山文化、夏家店文化和青铜文化,中国北方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及重大的历史变迁,也与大小凌河密切相关。

     大小凌河两岸,有山有海有平原,独特的地貌,构成了独特的区域文明,使它灿烂于漫长的中华文明长卷。

    大凌河,出努鲁儿虎山和松岭峡谷,古称渝水、龙川、白狼水,辽以后改称凌河,或灵河,大凌河之名,亦由此时而来。大凌河为辽宁第三大河,是独立入海的较大河流之一,流域总面积23263平方公里。关于大凌河之悠久,人赞誉说,它是东北最古老的河流之一。更有甚者,将它比作东北的“黄河”,持有此说的,乃清代朝阳诗人沈芝先生。

    人们如此盛赞大凌河并不为过,千百年来,这条河流养育了辽西人民,也承载了悠久的辽西历史。自古以来,九曲凌河就是辽西走廊的一道风景,又是古代中原与东北沟通的交通枢纽。史上有名的齐国北伐山戎、曹魏征讨乌恒、前燕入主中原、北齐攻打契丹、隋唐平定高句丽,均已大凌河为行军水道。直至今天,它仍不失幽燕文化与东北文化、草原游牧文化、海岱文化交汇点的重要地位。

    大凌河流经到锦州,便成为这座城市的护城河,那温婉的姿容,与内河小凌河、女儿河一起,给锦州城增添了无限风情,也催生了锦州丰饶的物产——小菜、干豆腐、道光二五白酒等等。徜徉与驻足之间,锦州城的风貌便在视觉和味蕾上呈现,其粗犷悲壮的英雄底色,也一并品匝体验了。

    大凌河给予锦州城的炫丽,只出现在本世纪。更辽远的大凌河,赋予锦州城的,多半是战争文化。若说,辽文化呢,那可是民族文化。可下细寻思,辽文化也是通过战争发展起来的。所以,归根到底,大凌河沿岸的军政色彩浓了一些。说起来,恐怕明清之间的对抗更扣人心弦,那段时期,大凌河与锦州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紧密。

    天聪五年(1631年)八月,皇太极直插大凌河城,困住辽西名将祖大寿。

    时大凌河、小凌河修筑工程未结,屯兵防守。重城锦州刚刚维修竣工,城内住三万人马。皇太极兵分三路,一路直扑大凌河,另一路直奔锦州,另一路奔赴右屯卫,之后,会师锦州城外。

    锦州陷入重围,袁崇焕调人来增援,不料绝密军情为皇太极所获,双方成胶着状态。这场战役持续到夏天,因天气炎热,士兵多生溽暑,皇太极无奈撤兵。

    数年后,皇太极卷土重来。此时,袁崇焕已惨死,祖大寿率旧部驻守宁远、锦州、大凌河。劲敌再度交手,祖大寿宁死不降,坚守大凌河城。皇太极也再次领教了祖大寿的护国意志,愈发设法招降,为我所用。在这样的背景下,皇太极以出奇的耐心,慢慢消磨祖大寿。

    为征服祖大寿,皇太极施展浑身解数,斩断城内外情报联络,把大凌河围城孤岛。同时,他频频给祖大寿写劝降信,其情其言,可谓诚恳之至。惜祖大寿抱定城在人在之决心,只字不回。

    不久,锦州方面派兵增援,却被皇太极悉数斩落马下。祖大寿内外不通,很快陷入绝境,甚至到了拆骨为炊的程度,其状之惨,无可描述。祖大寿危在旦夕,山海关、遵化、宁远三城总兵派兵驰援。皇太极予以痛击,援兵无计可施,祖大寿急得团团转。又月余,明总兵吴襄、监军道张春等将四万人马自锦州往援大凌河。这一战,以总兵吴襄临阵脱逃,监军道张春等尽皆被俘宣告结束。

    祖大寿内外交困,不得不出城投降。而副将何可刚拒不缴械,却被饿疯了的大凌河人剿杀,骨肉惨遭分食。祖大寿亲眼目睹副将惨死,人降心不降,骗取皇太极信任,遁入锦州城再不露面。十年后,皇太极称帝,再次倾国而来,包围锦州。这次包围期长达一年,洪承畴十四万大军覆没松山。祖大寿走投无路,锦州城又上演人吃人的惨剧,祖夫人深明大义,劝祖大寿为全城百姓着想,祖大寿无奈,投降清国。祖大寿改节之时,祖夫人悄悄悬梁自尽。

    一条河,几座城,数次战争。今天我们回望历史,那飘渺的尘烟里,跌宕着真实发生的故事,浮尘着许多陌生而熟悉的面容,那不同的人生命运,令我们唏嘘不已。若再看眼前花团锦簇的锦州城,谁能不慨叹万千!